今年夏天,花友們家里的幾盆“嬌氣包”花卉,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后接連出現各種狀況:有的葉子一夜之間掉了一地,有的整株草木焦黃,還有的根部直接糜爛,不少人看著自己養的花心里又急又氣。其實,許多花卉到了高溫多雨季節,如果養護方法不合適,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那些看起來皮實的綠植,也會不經意間反應激烈。養花多年的人,總是要經歷一番摸索和“交學費”的過程,才慢慢明白每種植物的性子和雷區,尤其是夏天,要學會“懶”得有技巧,拎得清方式,才能穩住這些花草的狀態。
先說說天竺葵和蟹爪蘭,這倆花有點像兄弟,一個怕濕氣,一個扛不住爛根。天竺葵的葉子上有層細絨毛,每次一碰上大雨這層絨毛老是流著水,曬太陽后葉片馬上冒黑點,時間長了干脆全黃了。我后來干脆動手把葉子修剪短點,避免積水再搗亂。蟹爪蘭情況也差不多,莖節與節的交接部位最容易遇水掉落,一場雨后常常“骨折”,只好用支架把它們架起來,有點像吊蘭養的方式。講真,一場雨下來,要不是花盆底下鋪了點陶粒墊層,估計兩盆都保不住,這陶粒多吸些多余的水氣,效果還挺不錯。
倒掛金鐘,可能算是眾多花卉里最“金貴”的一種了,它一到三十度,立馬沒精神,跟蔫菜似的。記得鄰居老王家那一大盆,去年被雨淋了一晚,三天后就焉成一堆雜草。像這種嬌氣的花,還是乖乖伺候在通風的空調房里,水不能多澆,等盆土徹底發干才敢澆上一點點維持生命。平時見葉子臟了,也就是輕輕擦擦,生怕再多弄點水又出事。
說起玉樹和君子蘭,外表都挺厚實,看著“壯實”,其實內里都算嬌氣。玉樹那葉子厚乎乎的,結果天天經不住雨和太陽烤,去年夏天直接在窗臺上被“燒”出了好幾塊褐斑,葉子也掉了不少。后來查來查去,才明白景天科植物基本都弱在這上,夏天根系罷工,再多點水就爛。現在我都是把它放到遮陰避雨、有晨光的地方,給它留一條生路。
君子蘭更難伺候點。一旦雨淋后積了水,尤其芯部一下太陽就全爛了。去年那顆主芯爛穿,沒辦法只好切掉,指望側芽長起來。細致點得上,澆水改滴管,葉片臟了用棉簽蘸點水,伺候得像老娘伺候閨女,不過它那葉片對開確實值得用心。
蘭花也是一門學問,考驗耐心。前年有一次大雨后氣溫悶熱,盆里一悶兩天,沒發現新發芽地方堵了水,結果那芽直接變成黑心湯圓,扔了好幾棵。為防出事,后來花盆下頭墊三塊瓦片,房間風扇開著,盡量讓空氣流通,濕度計隨時看著不超過六成,不然這花就跟人較勁。
長壽花的性格反差比較大,秋冬天是一盆火,到了夏天就像林黛玉一樣柔弱。有年實在心軟,見盆太臟讓它在小雨下待了一會兒,黑腐病立馬從葉柄蔓到根,救也救不回來。后來吸取教訓,提前六月就搬到茶幾底下,一等全干才邊緣撒點水,或者直接擦擦灰,搞得跟塑料花一樣皮實,這么養居然一年四季都油綠。
其實,天氣預報要說有暴雨了,這些嬌氣的品種趕快搬屋里,不然一天就出問題。碰到連續高溫,即使感覺它們“口渴”也得堅決斷水,別想著施肥,大部分問題都出在又濕又熱的空氣里。這些花不是怕水,是害怕那悶熱的“桑拿天”。
說到底,夏天養花,和養家里怕熱的貓其實差不多,又不缺水但又怕多了,環境最好涼快通風。只要舍得下狠心,有些時候看天行事,該疏忽就疏忽點,該勤快就勤快點,到秋天自然就能等來盆里精神頭最足的一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