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凌晨,城市假日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棚起火,逾百輛車燒毀。
海德城市花園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區旁邊是燃氣管道(圖中黃色管道)。
南城名苑小區充電停放區就在小區進出口,且與電梯距離僅2米。
中信陽光澳園小區充電停放點就在樓棟進出口。
設在百悅尚城小區外圍道路的電動自行車充電點。
開欄語:
明察暗訪透視城市治理,激濁揚清測評服務溫度。南都東莞新聞部推出全新欄目《民呼我測 共建美好東莞》,聚焦東莞民生實事與公共服務,記者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親身測評問題癥結點,助力解決市民急難愁盼,貢獻智媒之力,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攜手各方共建美好東莞。
日前,東莞南城一小區室外電動自行車充電棚發生火災,燒毀上百輛電動自行車,使得停放充電安全問題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去年7月,東莞實施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規范的地方標準,對相關區域的消防安全提出指引和要求。近日,南都東莞新聞部推出《民呼我測 共建美好東莞》欄目,首期圍繞該地方標準走訪城區多個小區的停放充電場所,發現一些小區充電停放點存在靠近燃氣管道、正對電梯、靠近入戶門廳等與要求不符的隱患。
東莞市消防部門向南都介紹,東莞在推進小區充電停放場所規范化管理及消防設施建設時,會遇到場地資源緊張、“重建設輕維護”、設備維護責任沒人擔等現實棘手難題。現市里已出臺方案,未來三年將推進公共場所及周邊建設一批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
事件
小區充電棚起火,燒毀100多輛電動自行車
6月30日凌晨5時許,東莞南城城市假日三期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棚發生火災,燒毀100多輛電動自行車,燃燒產生的濃煙還熏至相鄰數米的小區樓棟,所幸事件中無人員傷亡。目前,對該起火災的成因,消防部門尚在調查中。
根據東莞市消防部門總結的過往電動自行車起火常見原因,主要集中在:電動車鋰電池隨著使用時間增長或本身有內部缺陷,在充電過程中過熱引發爆炸;私拉亂接電線的不當充電方式引發起火;充電時間過長導致電池內部溫度過高;電動自行車自身設計缺陷使得充電過程中易引發短路。
在城市住宅小區中,若消防設施配備不足,或者消防設施長期未維護、損壞無法使用,一旦電動自行車發生火災,不能及時進行滅火,也可能使得火災蔓延擴大。事件發生后,有聲音認為城市假日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在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處置不及時等問題。與此同時,東莞住宅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安全問題,也再次成為公眾關心的焦點。
據交警部門數據,現東莞全市電動車上牌量約350萬輛。近年來,電動自行車成為人們常見的代步工具,而由其充電引發的火災也屢見不鮮。
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安全,成為東莞有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2024年7月15日,東莞正式實施地方標準《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規范(DB4419/T 12—2024)》(以下簡稱《規范》),該文件規定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的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設施和器材、電氣、消防安全管理等要求。適用于東莞市內新建、改建、擴建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的消防安全設計、施工、驗收。
現象
充電區域挨近天然氣管道
《規范》實施一年,當下住宅小區在落實有關要求的過程中,尚有哪些常見隱患,又會遇到哪些難題?7月上旬,南都記者針對市民關心的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安全問題,分別走訪了東莞城區多個小區。
位于東城的海德城市花園(海德琥珀臺)小區于2019年建成,目前,該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區域就在每一棟樓進門處旁的架空區域。每個停放充電區域設置有24小時的視頻監控,以及兩個手提式水基型滅火器。不過,在該小區4棟樓下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區,僅一個圍欄之隔就是新奧的天然氣管道,以及小區的綠化帶。
海德城市花園小區的吳女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小區將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區設在樓棟架空區域,旁邊就是燃氣管道,也有業主表示擔憂。她說:“現在看著沒問題,萬一真的燒起來可能會挺嚴重的。我們向物管提過建議,但沒有得到改善,我們也沒什么辦法。”
而在莞城塞納河畔小區1棟,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區設在一樓架空層內,然而架空層停放空間“供不應求”,許多電動車轉而停放在了大堂正門出入口通道和后門消防通道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消防通道一側墻上布設了天然氣運輸管道,但管道正下方仍然有電動自行車停放,造成了安全隱患。
根據《規范》,架空層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附近除電動自行車外,不應有其他明顯增加火災荷載的易燃可燃物品,不應敷設易燃可燃液體管道和燃氣管道。
停放充電場所臨近安全出口
在中信陽光澳園小區5棟,電動自行車停放區域設在樓棟進出門外,距離不超過5米,旁邊還有一個連片的落地窗墻體;在2001年建成的老小區南城名苑,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區域同樣設在樓棟進門處。正對該小區電梯門,2米范圍內,就是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區域。
南城百悅尚城小區的電動自行車主要停放在各樓棟的架空層或樓棟室外的進出口處,該小區的充電區域,集中在小區外圍的幾個由第三方運營公司在公共區域設置的充電棚,基本實現停放和充電區域分離。小區一位物管工作人員介紹,早年樓棟進出口處有充電設施,后考慮到消防安全問題,就將一樓的充電設施全部拆掉了,不過小區內部較難開辟出一空曠寬敞的區域供大量集中停放,所以只能在各自樓棟底層自行消化停放問題。
根據《規范》,臨近建筑物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應遠離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及設置窗戶的外墻。
東莞一位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向南都記者坦言,目前物業管理方面臨的主要難點在于:一是既有住宅小區紅線內空間有限,符合規范要求的“遠離樓棟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及外墻窗戶”且防火間距≥6米的場地稀缺;二是部分擬選公共區域涉及變更使用用途,需經業主共同決策,落地存在協調難度。對于現有區域改造,更是面臨加裝防火分隔及自動消防設施成本高、難度大等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若是在小區紅線范圍內,一般選址無需經過政府部門審批,在落地時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走正式流程。若是在紅線范圍外,那就需要多部門協調。他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聯合評估小區周邊市政區域(如綠地邊角、道路退讓區等),在滿足條件的地點增設集中停放充電點。另一方面,小區可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在合規位置建設具備自動斷電、過載保護功能的智能收費充電樁,緩解內部空間壓力。
難題
定價分歧、選址困難、設施不全
據住建部門數據,東莞全市1423個物業管理小區中,1288個小區已建成充電設施共5932處,已建成充電端口10.73萬個,全市近72%小區達到5:1車充配比。去年以來推動新增端口3.6萬余個,增設數量在全省排名靠前。不過,目前東莞仍然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設施不健全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東莞已有地方標準,在推進小區充電停放場所規范化管理及消防設施建設時,遇到的棘手難題是什么?東莞市消防部門向南都介紹,利益協調是首要難題,居民想低價充電,物管要覆蓋成本,定價難達成一致。同時,物管和業委會權責不清,設備維護責任沒人擔,新增充電樁占公共區域,也遭部分業主反對。
場地資源緊張也很棘手。一方面,現實中部分老舊小區空間局促,難以找到合適的場地建設、改建充電點;一些新建小區規劃沒跟上,沒預留相關設施空間。另一方面,若建在小區外圍,部分區域屬于城市公共區域,城管部門對充電點搭棚建設的管理較為嚴格,所以需要考慮城市規劃、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因素。另外,充電點建設還可能會對周邊商業活動產生影響,導致推進建設難度增加。
東莞消防部門提到,居民習慣也成執行阻力。部分居民覺得集中充電點遠且貴,對鋰電池危險認識不足。技術適配和運維是大問題,鋰電池火災得用專用滅火劑,常規噴淋效果欠缺,普通煙感預警慢,而鋰電池從冒煙到爆燃僅3-5分鐘。還有大部分物業管理處沒持證電工,沒法檢修線路,行業部門也難高頻檢查分散點位。
公共充電設施還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的問題。東莞消防部門介紹,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設施的運營主體通常是物業管理公司、充電設施運營企業以及部分直接參與建設運營的地方政府,這視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形有所差別。運營單位作為充電設施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應當對充電設施中的消防設施承擔日常檢查和維護責任。在實際情況中,目前運營主體尚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管理不足、企業內部過于注重建設數量和充電使用率而忽視健全內部考核機制等問題。
公共場所及周邊將建一批充電設施
為了有效防范電動自行車充電引發的火災風險,全國多地都在推廣和建議小區車棚設置智慧消防監管系統。這是因為智慧消防監管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充電狀態、電流、電壓等參數,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如充電過載、短路等潛在危險因素,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提醒管理人員和用戶及時處理,從而大大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
東莞市消防部門指出,目前雖然沒有全國統一的硬性規定說必須設置智慧消防監管系統,但從消防安全的角度和消防部門的倡導來看,在小區車棚設置智慧消防監管系統已成為一種趨勢,東莞在《東莞市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也鼓勵建設運營企業增加科技研發,大力推廣應用智慧消防監管系統,更好地防范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發生。
前述《東莞市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是指今年6月底東莞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整治專班印發的文件,該文件指導各鎮街(園區)通過科學編制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布局規劃,合理確定充電設施建設規模和空間布局,重點強化對公共場所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力求應建盡建,分類有序推進建設,推進各鎮街(園區)住宅小區、村(社區)、城中村等公共場所及周邊建設一批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以滿足居民日常停放充電需求。
東莞市消防部門指出,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整治專班也將結合居民的需求,加強對設置在建筑架空層的充電點的消防安全指導,督促依規范建設管理,提升建筑管理者對充電區域的安全管理能力。
南都調研 總第751期
出品:南都東莞《民呼我測 共建美好東莞》欄目
策劃:劉岸然 謝江濤
統籌:何永華 梁錦弟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嘉豐 唐國軒 曾奕靜 李曉藝
黃慧萍 實習生 梅絲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