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傾聽群眾心聲,用實際行動筑牢基層治理基石。受訪單位/供圖
記者|焦新波
通訊員|王瑛
責編|王蓉
正文共1682個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前沿陣地,有這樣一位政法委員,他以腳步丈量民情,用擔當守護平安,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他就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陘鄉政法委員吳昊。
自2021年5月擔任政法委員以來,他始終堅守“‘小基層’守護‘大平安’”的信念,扎根基層、躬身篤行、心系百姓,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織密治安防控網絡,為轄區群眾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政法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一根扁擔”解糾紛
“你用扁擔挑兩桶水給我送到家里來,我就支持你的工作。”井陘縣南陘鄉政法委員吳昊在化解村民矛盾糾紛時,曾遇到這樣的場景。
彼時,南陘鄉某村因村民之間的上下水問題引發矛盾糾紛,導致下水道工程施工受阻,50余戶村民不能正常用水,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如不及時解決,甚至可能引發集體信訪。
吳昊在了解情況后,挨家挨戶做工作,常常忙得錯過飯點。此間,一位村民用“挑水”作為條件“刁難”這位年輕干部。沒想到,吳昊二話沒說,拿起水桶接滿了水,用扁擔挑著送到了村民家里。
這位“90后”小伙兒的質樸真誠,深深打動了發難的村民。難題迎刃而解,前后歷經10個晝夜的奮戰,吳昊不僅成功化解了糾紛,更保障了下水道工程完工,村民的自來水供應及時恢復。
在這起涉及數十戶糾紛隱患中,吳昊把群眾的罵聲變成了笑聲,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是維護基層穩定的關鍵。”吳昊深知基層這一防線的重要性,在化解矛盾過程中,常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堅持“俯下身子、挽起袖子、邁開步子”的工作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用“流動調解”的工作模式,把調解現場搬到群眾家里、田間地頭。正是這份執著與智慧,讓他用“一擔水”真正澆滅了“矛盾之火”。
“百里奔波”暖民心
“群眾的急難愁盼,必須辦快辦實辦好,只有群眾真正受益,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身為一名基層政法干部,吳昊自覺地把群眾的事兒放在心上、干在實處。
南陘鄉一村民因身體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每月6000元的藥費支出,讓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由于申請救助進程不順,巨大生活壓力下的村民情緒波動,持續在網上反映問題。
了解情況后,吳昊第一時間上門走訪,耐心傾聽村民訴求,關切詢問村民的身體和生活狀況。隨后,他迅速行動,與衛健、民政等相關部門反復溝通協調20余次,并陪同村民遠赴北京一家藥廠溝通協調費用問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該村民申請救助問題得到圓滿、高效解決。
“他心系群眾、服務為民,用實際行動兜住了基本民生底線、織牢了基層平安防線。”吳昊的做法,贏得了群眾發自內心的感動與信任,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智”賦能護安寧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基層治理方式難以滿足新形勢需求。吳昊敏銳地意識到,推進鄉鎮智慧平安建設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他決定線上線下雙管齊下:一方面他在線上搜集“雪亮工程”、智慧網格平臺、12345熱線、陽光信訪等各類民聲民意方面的數據;另一方面,他在線下匯集綜治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等信息反饋。
同時,他積極踐行“網上楓橋”“行業楓橋”經驗,將這些平臺和數據反映的群眾訴求、治安動態、民生難題進行深度整合分析。通過與鄉派出所、司法所、市場監管等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強大合力,高效推動矛盾糾紛的化解。自他擔任政法委員以來,南陘鄉未發生重大訪情。
“基層政法工作雖然平凡,但責任重大,我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吳昊如是說。多年來,他初心如磐,深耕基層,履職盡責,從矛盾糾紛調解一線,到智慧平安建設的探索前沿,他用腳步丈量著南陘鄉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澆灌著基層平安之花,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基層政法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政法委員,吳昊用擔當奉獻譜寫著青春之歌,在“小基層”的廣闊天地里,默默守護著“大平安”的壯麗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