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寫得一手好字。比如我們讀書時候的一些老師,一手粉筆字,漂亮得很。比如很多在民間刷墻寫字的人,也寫得很好。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之所以字寫得漂亮,不外乎兩種:第一是從小就認認真真寫字的,不潦草,不馬虎的寫;第二是經過一定的練習。
你說的有人從來不練書法,應該就是第一種了——從小就認真寫字,而且寫得多的那種人。這就是寫得漂亮的原因所在了。
但要注意是的,書法和平時寫字不是一個概念哦。
在中國廣袤土地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揭示地域文化對人才成長的深遠影響。江南水鄉孕育無數才子,葛麗萍便是其中才女。她以書法為媒介,融合江南柔美與深厚文化底蘊。
葛麗萍是蘇州人,自幼受江南文化熏陶。她在書法領域成就顯著,入展全國多屆婦女書法展。其書法從魏晉小楷起步,拓展至中楷。
葛麗萍的小楷作品,風格純正,用筆短促而有力,每一筆都透露出內斂含蓄的氣息。她的結體圓潤而不失古樸稚拙,工整自然之間流露出極為扎實的書寫功底。在她的筆下,小楷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性情與功力的完美展現。這種對經典楷書筆法的精準把握與巧妙運用,使得葛麗萍的小楷作品既見性情,又顯功力,成為她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葛麗萍并未止步于小楷的成就。她深知,一個有追求的書法家必須不斷突破自我,向更廣闊的領域邁進。于是,她轉而向中楷發起挑戰。得益于小楷的深厚基礎,葛麗萍在中楷領域同樣表現出色。她的中楷作品輕重相間、平正秀潤,不囿于一字一形的局限。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葛麗萍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也彰顯了她的卓越才華。
葛麗萍的書法作品中,還彌漫著一股濃郁的書卷氣息。這與她深厚的古典詩詞修養和文學創作功底密不可分。她曾出版散文集,文章清新絹雅、格調不俗,與她的書法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她獨特的藝術世界。
葛麗萍的書法特有的細膩與柔美,這種細膩不僅體現在她對筆法的精準把握和結體的巧妙安排上,更體現在她對藝術情感的細膩捕捉和表達上。書法是一個人學識修養、氣質性情的外在表現。葛麗萍的書法作品正是她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展現了她溫婉細膩、堅韌不拔的性格特點。
當然,葛麗萍的書法作品也并非完美無缺。她的作品個性不太突出,缺乏鮮明的個人面貌;同時,在節奏感的把握上也略顯不足。然而,這些不足正是她未來藝術道路上需要不斷探索和突破的方向。
葛麗萍,這位江南才女以她卓越的書法才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同時,作為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她還將把這份對書法的熱愛和執著傳遞給更多的孩子們,讓墨香滿園、書香四溢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最美的風景。
在葛麗萍的教學生涯中,她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文化靈魂的引路人。因此,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僅能夠學到基礎的筆法、結構和章法,更能深刻感受到書法背后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
葛麗萍善用生動故事與趣味比喻,讓枯燥書法知識變有趣。她講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故事,激發孩子對書法的興趣。她鼓勵孩子臨摹碑帖,更要從自然、生活中汲取靈感,用書法表達情感個性。
在她指導下,許多孩子展現書法天賦潛力。他們握筆書寫,滿是熱愛專注。葛麗萍很欣慰,深知孩子們正借書法成長為有底蘊、修養的新時代少年。
說白了是“天賦”。說科學點是自己的基因。有許多人很努力,但不一定會成功。
書法亦然,有個別人隨便在名師指導下,不用怎么用功,寫得有章有法。更有甚者,不用名師指點,自成一體,這是天才。
我的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有個人為了練習書法,洗毛筆和硯臺的水把一個很大的池塘都變成了黑色。老師的意思是“勤能補拙”,也確實是一番好意。但沒有一個學生因練習書法,讓池塘變成黑色,也更沒有一個學生,因為書法以出人頭地(因為自己出名,書法也跟著出名的除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