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中國畫院成立65周年,作為系列紀念活動之一,上海中國畫院于6月底推出了畫院畫師應野平的藝術展“盡寫山河萬里情”,展覽包括上海中國畫院和家屬的藏品,百余幅作品中,時間跨度從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師古融今·山水開新 ”“丹青精神·時代留痕”“花鳥靈動·筆墨飄逸”三大篇章呈現了應野平的藝術成就,我們從中可以領略海派繪畫精神的當代價值。
海派文化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獨樹一幟,而海派文化中的藝術呈現——海派繪畫在中國繪畫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傳統繪畫向現代演進的關鍵橋梁,對近現代中國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應野平的藝術道路,可以窺見其融合傳統、吸收西方的藝術脈絡,他的題材關注現實,人物、建筑和景色兼具;他的技法色彩明麗、構圖飽滿、形象生動,充分體現了海派繪畫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的精神,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與近現代海派繪畫的精神一脈相承,被譽為“中國南方水墨山水畫第一人”。
應野平 井岡山上萬松青 1973年
應野平的山水畫,尤其在黃山題材上的突破,堪稱20世紀中國畫轉型的一個坐標。他既重構了傳統山水的語言體系,又以獨特視覺語法重釋了黃山的精神內核,成為同輩畫家中的“黃山第一人”。
應野平的山水畫,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從“林泉高致”代入了“生活詩意”,傳統山水畫追求“擬跡巢、由,放情林壑”的隱逸境界(如倪瓚、王蒙),題材聚焦理想化山水,抽離社會現實,應野平則突破這一范式,題材豐富多樣,視角投向平凡村落、城市建筑等,以田園雜興詩般的樸素視角,捕捉炊煙、農田、舟楫等生活場景,用概括社會生活的筆觸記錄城市生活的深刻變化,呼應時代的變革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畫家求新求變的精神內核,以及畫家在構圖、筆墨和造型上的藝術功力。
不同于寫實派繪畫,應野平的新山水畫雖也表現新中國的建設新場景,卻更注重國畫的表現技法與視覺對象的結合,弱化了符號性。展覽中的《千帆迎曉日,大海響漁歌》很好地詮釋了這點。此畫彰顯其藝術靈魂的核心:以傳統筆墨為舟,以時代精神為帆,在變革的浪潮中駛向無垠的美學深海。一如程十發先生所言,應野平的畫作因“傳統之流與造化之源的匯合而燦然日新”,此作以云水蒼茫間舟影隱現傳遞靜謐的勞動詩意,恰似林林總總地承載著歷史、自然與人性光輝的舟船,在東方水墨的長河中激蕩出深遠的回聲。
應野平 泰山云步橋 1957年
“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改造創新”,是應野平一生踐行的藝術理想。他早年的山水畫由臨摹傳統入手,初慕四王和元四家之法,后追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等名家。精研王蒙皴法、石濤筆意,展覽中十八開的《臨石濤山水冊》和《訪宋人筆意》忠實記錄了他扎實的傳統根基的緣由,而他不斷探索,由“勾皴染點”程序,創“厾筆排疊法”——以飽水墨大筆自由揮掃,山體墨韻氤氳中隱現結構,近于抽象表現主義卻仍具象可辨。展陳的《與陸儼少商酌成畫》記錄了其探索和蛻變的節點。應野平注重寫生,通過寫生來積累素材,讓筆墨和自然景色相互激活,在構圖和筆墨上帶來創新,如他的《黃山寫生》《廣東寫生》。
應野平山水畫逐漸形成自己的面貌和風格的是新黃山畫派。他的黃山繪畫有別于傳統,也有別于他同時代的其他著名畫家,朱屺瞻先生以“氣清、骨雅、神秀”畫龍點睛似地道出了應野平山水畫的特點。我們從他的黃山畫中可以見到傳統的筆墨功力,構圖形式以平遠與深遠交織,筆墨語言上開拓了潑墨排疊、蒼潤渾厚的意境,色彩體系吸納了西化光影,以灰調主導,色墨交融,透出自然敬畏的心境和生活詩意。他以四上黃山的寫生,奠定了他與黃山的靈魂交融,黃山的靈秀縹緲成為他筆下的精髓。他獨創了“灰墨梯度暈染術”——以不同濃度灰墨疊染,模擬云霧流動的厚度與光影,如《黃山云海圖》中近處云層如浪濤翻涌,卻無筆痕滯礙,而遠處云層卻以筆墨勾勒,似水波瀾。同樣著色潑墨,張大千以色塊艷麗奪人,而應野平是傳統筆墨交織。同樣是山體勾勒,賀天健表現的是工謹勾勒、層疊皴染,而應野平則是焦墨點睛,輕色籠罩。如果說劉海粟黃山的筆墨語言是潑彩潑墨、狂放抽象,體現的是生命激情,那么應野平黃山的筆墨語言是水墨酣暢、娟秀靈動,體現的是仙境詩意。
應野平 黃浦江邊鬧革新 1960年
應野平是中國山水繪畫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他將士大夫的畫意轉變為雪霽晴嵐、云海松濤中蘊含日常詩意,調和雅俗而不失文脈。在海派山水大家中,在陸儼少的“線勢”、謝稚柳的“古意”之外,應野平確立了“墨韻時代化”的道路,成為海上畫壇的中堅力量。他的灰墨云海、潑墨松石所重構的黃山意象,啟發了后世周韶華等對“水墨抽象性”的探索,也成為黃山視覺語言的開創者。應野平不光是位創新立意的書畫家,也是一位探索引領的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才情豐沛的詩人,正如其詩所言:“何時領略天心意,造化神奇到筆端。”他以黃山為載體,在墨色濃郁與留白通透間,完成對天地精神的謙卑叩問。
上海中國畫院在建院65周年之際推出這樣一位詩書畫俱佳的代表,讓上海的夏天有了一縷清風,清新而銘心。
展覽現場
原標題:《應野平為何被譽為“中國南方水墨山水畫第一人”?| 張嵐》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欒吟之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來源:作者:張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