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至 5 月,除中國外全球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 +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新注冊量約為 280.3 萬輛,同比增長 22.2%。
據市場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7 日的調查顯示,截至 5 月,在除中國外的全球電動汽車累計交付量中,大眾集團以 47.8 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 70.3%,穩居榜首。大眾集團在早前 1-4 月的交付量調查中,也以 37.4 萬輛的成績創下最高銷量。
大眾旗下的主力車型 ID.4、ID.7 在歐洲市場表現強勁,奧迪 A6/Q6 e-Tron、保時捷 Macan(參數丨圖片) 4 Electric 等也成為銷量高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排名第二的特斯拉交付了 33.5 萬輛,同比下降 20.3%。主力車型 Model Y 和 Model 3 分別下降 22.0% 和 18.3%,主力產品線整體需求明顯放緩。
Model S(-66.1%)和 Model X(-43.4%)在高端細分市場的競爭力持續減弱,銷量均出現兩位數下滑。
現代汽車集團位居第三,銷量約為 24.0 萬輛,同比增長 9.5%,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
旗下原有主力車型 Ioniq 5 和 EV6 在競爭激烈的中型 SUV 細分市場保持著穩健的需求。此外,分析認為,EV3 和 Casper(當地名為 Inster)EV 的新增銷量擴大,對集團整體業績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 EV3 以歐洲和亞洲新興市場為中心,引發了實質性的市場反響;Casper EV 則憑借對城市小型電動車需求的吸納,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分地區來看,歐洲市場銷量達 153.8 萬輛,同比增長 27.9%,市場份額小幅下降至 54.9%。SNE Research 分析稱,盡管從數據上看仍保持復蘇勢頭,但由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上升,中國產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比原有品牌更為突出。
北美市場銷量為 71.4 萬輛,僅同比增長 1.4%。SNE Research 分析指出,通用汽車、福特、現代汽車集團等主要制造商正基于《通脹削減法案》(IRA)的稅收優惠擴大本土生產,但電動汽車需求卻低于預期。
電動汽車需求前景也呈下調趨勢,制造商們紛紛采取調整戰略,如回歸以燃油車為中心的產品線等。
除中國外的亞洲市場銷量達 41.2 萬輛,同比增長 44.9%,市場份額為 14.7%。以印度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對 1 萬 - 2 萬美元區間的電動汽車需求不斷增加,日本也以豐田、本田為核心,預示著將正式向純電動汽車轉型。
其他地區(中東、南美、大洋洲等)銷量為 13.8 萬輛,同比增長 34.8%,在整體市場中保持 4.9% 的份額。
SNE Research 分析表示:“今年以來,除中國外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各主要地區呈現出不同的趨勢,整車企業的戰略調整全面展開。全球整車企業正聚焦高增長地區,著力推進本土化戰略和平臺多樣化,同時解決短期擴大銷量與中長期確保盈利能力及技術競爭力這一雙重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