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運簽#
湖南長郡中學的小凱曾是老師口中的 “清北之星”,周圍人都覺得他考上985沒有一點問題。父母更是把 “必須考上 985” 這句話刻進了對他的期待里,甚至撂下 “考不上就別回家” 的狠話。今年高考成績出來,物理類 575 分的結果,像塊巨石砸進這個家 —— 這個分數(shù)離父母期待的 985 院校差了一大截,連一些 211 都夠不著。
成績公布沒幾天,小凱發(fā)現(xiàn)家門密碼換了,父母真的不讓他進門了。他揣著口袋里僅剩的零錢,在街頭徘徊了兩天,最后紅著眼圈找到記者求助。鏡頭里的他身形單薄,說起自己的處境時聲音發(fā)顫,反復念叨 “我知道錯了”。可當記者聯(lián)系上他母親,對方隔著電話都能聽出壓抑不住的怒火:“他哪是知錯?兜里沒錢了才想起找我們,早干嘛去了?”
這場風波里,手機成了繞不開的關鍵詞。據(jù)小凱斷斷續(xù)續(xù)的說法,高二下學期開始,他迷上了一款競技類手游,起初只是周末玩兩小時,后來發(fā)展到偷偷躲在被子里玩到凌晨。父母發(fā)現(xiàn)過三次,砸壞過兩部手機,可沒收一部他就用零花錢再買一部舊機型。班主任也找他談過四次話,拿出他下滑的模擬考成績警告,他當時點頭認錯,轉頭還是忍不住開機。
為什么曾經(jīng)的尖子生會栽在手機上?有教育機構統(tǒng)計過,重點中學里因手機沉迷導致成績暴跌的學生,大多有相似軌跡:從最初用手機查題、記單詞開始,逐漸被推送的短視頻、游戲吸引,再到熬夜刷手機打亂作息,上課走神成了常態(tài)。小凱的情況更特殊些,他曾在一次省級競賽中失利,情緒低落時偶然接觸到游戲,發(fā)現(xiàn)虛擬世界里的勝負能快速填補失落感,這一陷就沒拔出來。
對此,有人覺得父母做得太絕:“分數(shù)不能定義人生,575 分也能上不錯的大學,就因為沒達到預期就趕孩子出門,這是愛還是綁架?” 還有人稱,“575 分確實低于長郡中學的平均水平,但家長的期待是不是早就偏離了正常軌道?”
也有人稱:“恨鐵不成鋼才會這么狠,換作是你,看著孩子拿著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能不心疼嗎?問題不在分數(shù),在孩子屢教不改的態(tài)度,父母是想用極端方式逼他醒悟。”
現(xiàn)在事情還沒解決,小凱的父親提議讓小凱先找個工作,自己掙點生活費,也冷靜想想未來。其實這事里,沒人是真正的贏家 —— 父母賭上了親子關系,孩子賠上了曾經(jīng)的優(yōu)勢,而那個被過度依賴的手機,不過是替所有沒說出口的壓力背了鍋。
說到底,高考從來不是終點,可太多家庭把它當成了唯一的賽道。或許等這股氣消了,這一家人該想想,比起 “必須考上哪所大學”,更重要的是不是教會孩子,跌倒了該怎么自己站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