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7月9日訊7月9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發布和解讀《濟南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記者從會上獲悉,濟南市依托“15分鐘就業服務圈”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統籌整合社區資源,今年計劃實現基層就業服務網點覆蓋率達92%以上,打造市級“雙圈融合”示范站點30個。
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振群介紹,就業公共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載體。今年,濟南獲評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實施城市,這既是對濟南市就業工作的肯定,也為全面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提供了難得機遇。下一步,市人社部門將以此為契機,認真落實《濟南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若干措施》有關要求,全力拓展服務模式、建強服務載體、推進數字賦能,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打造“網格化”就業服務體系。
堅持黨建引領,將基層就業服務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并在街鎮履行職責事項清單中落實,凝聚促就業工作合力。深化“社區微業”,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進一步規范就業站點服務流程,發布個性化就業服務事項清單,開展分級分類服務,打造服務規范、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社區微業服務體系。同時,鼓勵引導市場力量探索布局市、區縣、街鎮、社區(村)四級市場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推進“雙圈融合”,依托“15分鐘就業服務圈”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統籌整合社區資源,在現有就業驛站加載便民服務功能,在物業服務中心、便民商業網點、銀行網點等場所嵌入就業服務內容,實現“一站式”綜合服務。今年計劃實現基層就業服務網點覆蓋率達92%以上,打造市級“雙圈融合”示范站點30個。
完善“精準化”就業服務機制。
聚焦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建立常態化對接企業用工、重點群體、培訓機構、市場資源的“四個對接”精準服務機制,依托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敲門式”服務,摸排建立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和重點群體就業需求清單,促進人崗精準匹配。今年以來,通過“四個對接”,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挖掘出更多優質的就業崗位,分類摸清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推出更加適用就業的培訓工種,有效幫扶了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近期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即將發布2025年補貼性技能培訓工種350個。
升級“數智化”就業服務場景。
依托全省統一“智慧人社”一體化系統,完善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功能,面向基層工作人員、個人和企業,前期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已經開發了“泉就業”社區微業基層服務應用場景,提供崗位挖掘與推送、就業創業需求征集、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提醒、統計分析等便捷服務,自5月份上線推廣以來,得到基層工作人員的廣泛使用。同時,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還正在開發另外兩個場景,為勞動者和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一個是智能“云孵化”應用場景,運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拓展創業孵化空間,搭建沉浸式創業實訓場景,為創業者提供企業入駐、場地管理、培訓指導等服務;另一個是就業政策通應用場景,利用大模型技術,實現政策發布、查詢、匹配、推送、兌付等一鍵式服務,推動就業政策精準高效落地。
加強“多元化”用工服務保障。
實施用工專員包企,依托全市用工服務專員隊伍,開展用工摸底調查,對省市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緊急缺工訴求,及時啟動響應機制,組織用工專員進企幫包。實施多元招聘援企,創新“AI數字人”直播間,推出“招聘夜市”“直播帶崗”等特色活動,組織企業赴黃河流域、省會經濟圈等地市開展跨區域招聘,提升招聘實效。今年以來已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61場,提供崗位38.25萬個。實施政校合作幫企。在駐濟高校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輪動舉辦“選擇濟南·共贏未來”雙選會,今年已舉辦43場。組織職業(技工)院校學生到企業開展工學交替、實習實訓等活動,幫助企業解決不同階段用工缺口。今年以來,通過招聘對接、校企合作等渠道有效保障了企業用工。
記者:袁媛
編輯:韓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