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王朝基本上都遵循一定的規律,也逃避不了神秘的歷史宿命。一個王朝往往從開國帝王的開疆拓土,到王朝盛世的頂峰,這是一條上升的路線。經過頂峰以后,逐漸步入下降曲線,隨之會出現中興之君進行改革,如果改革成功王朝會再次延續一段時間,如果改革失敗,王朝隨之滅亡。中興之主也成了一個王朝的回光返照,只是滅亡時間的長短而已。我國歷史上有多位帝王因其卓越的治理成就和使國家由衰轉盛的功績,被后世稱為中興帝王。以下是其中10位中興帝王的詳細介紹:
第十,唐憲宗李純——元和中興
唐朝中期以來,國勢衰微,藩鎮割據局面日益嚴重。唐憲宗即位后,任用杜黃裳為相,大膽改革朝政。意圖削弱藩鎮割據實權,削弱地方,收歸中央。周旋于各方藩鎮,消滅了部分割據勢力,實現唐朝核心地區的暫時統一,史稱“元和中興”。憲宗在位期間提升了中央實權,削弱藩鎮割據的力量,唐朝出現了回暖的局面。但是憲宗時期宦官的權力并未受到打擊,憲宗也被宦官毒殺,中興未能繼續。
第九,宋孝宗趙昚——乾淳中興
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宗室盡失,無子嗣繼位,在宋太祖一脈中選中趙昚繼位。此時金國占領大片國土,國內收復故土的呼聲日甚。宋孝宗繼位后,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為收復中原做準備。同時整頓吏治,裁撤冗官,發展江南農業和商業。南宋在江南地區的統治得以鞏固,南宋國力達到鼎盛,史稱“乾淳之治”。隨著“隆興北伐”的失利,中興也名存實亡,宋朝從此復國無望。
第八,清同治帝、光緒帝——同光中興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意外逝世后,慈禧太后為繼續掌控清朝實權,另立同治帝堂弟愛新覺羅載湉為光緒帝。此時的清朝已經風雨飄搖,外有列強入侵,內有人民起義。清朝自上而下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然而,同光二帝并無實權。開展影響深遠的“洋務運動”,短時間國力一定程度地恢復,國內矛盾暫時緩和。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開始流向中國,建立了新式海陸軍,創建一系列現代化的工廠企業。同光時期實則是由慈禧太后及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實權人物等推動的洋務運動而配套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清朝出現了短暫的復興氣象。此中興氣象于甲午戰敗后戛然而止。同光中興也成為封建王朝最后一次王朝中興。
第七,周宣王姬靖——宣王中興
周厲王時期朝政混亂,土地兼并日益猖獗,終于爆發了“國人暴動”。王室權力也逐漸被削弱。宣王繼位后,任用召公等賢臣,銳意改革,恢復成康時期的國策,周朝國力得以恢復。面對外族威脅,積極武備,征伐西夷,平定淮夷。有再創周朝鼎盛的趨勢。周宣王從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史稱“宣王中興”。但并未觸及諸侯割據的現狀,未能改變王室衰微的趨勢。周宣王后期窮兵黷武,使得國力再次耗盡,從此周朝無力再統治各諸侯國。
第六,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興
明朝中期國庫空虛,農民起義不斷,天災頻繁,草原蒙古部落多次南下侵略。明孝宗即位后,“更新庶政,言路大開”。整頓朝政,輕徭薄役,使得明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少數民族的關系得到加強。史稱“弘治中興”。明孝宗一朝出現了可與仁宣時期相當的治世,明朝在孝宗的治理下,迅速挽回頹勢。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諸多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孝宗的個人魅力也被后世所推崇。但孝宗在位時間只有十余年,中興局面未能持續,明朝又繼續沉淪。
第五,唐宣宗李忱——大中暫治
唐朝中后期,內有宦官干政,外有藩鎮割據,同時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威脅不斷。唐宣宗為光王時,裝傻避禍,后被宦官馬元贄擁戴登基為帝。繼位后,開始整頓吏治,限制宦官權力。結束了牛李黨爭以來所引起的朝政動蕩。肅清河西割據勢力,不斷對外用兵,平定安南,收復擊敗吐蕃侵,收復“三州七關”,史稱“大中之治”。唐宣宗實行的改革,使得唐朝得到大幅度的恢復。被稱為“小太宗”。對宦官勢力大幅度削弱,唐朝版圖也得到鞏固。但中興持續時間短,只能延續唐朝國祚50年。
第四,明神宗朱翊鈞——萬歷中興
明朝中后期,官僚腐敗加劇,土地兼并嚴重,明朝對于邊疆游牧民族政權的防御能力也日漸衰微。萬歷皇帝在位前十年由內閣首輔張居正總攬朝政大全。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明朝的經濟水平得到快速發展,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萬歷帝掌權前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大好局面。“萬歷中興”從各個層面恢復了明朝的國力,明朝也出現了短暫的復興。但中興未能持續,止于萬歷皇帝后期,最終未能改變明朝沒落的趨勢。
第三,商高宗武丁——武丁中興
商朝立國后遭遇水災和戰爭,多次遷都,商朝對周圍的統治也逐漸削弱。武丁即位后,任用賢能,加強政治聯姻。開疆擴土,先后平定鬼方、羌方,獲得大量奴隸。多次御駕親征,征伐淮夷、巴蜀及荊楚虎方,商朝疆域得到了大面積的拓展,史稱“武丁中興”。武丁時期的商朝成為唯一大國,挽救了商朝中期以來的頹勢。通過改革提升國力,使商朝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也成為我國古代第一個盛世。
第二,漢宣帝劉詢——昭宣中興
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意外駕崩,西漢權臣霍光迎立漢廢帝劉賀繼位,隨即被廢。西漢皇權陷入危機。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因巫蠱之禍牽連,出身監獄,流落民間。此時漢宣帝劉詢毫無政治實力,有利于霍氏繼續掌控朝政。劉詢即位后,韜光養晦,霍光繼續把持朝政。霍光死后迅速掌控大權,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對外聯合烏孫遠征匈奴,平定羌亂,使得西域諸國來朝稱臣。西漢國力在漢宣帝在位期間恢復強盛,史稱“孝宣中興”。“孝宣中興”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王朝中興之最,漢宣帝時期開始西域正式納入到中原王朝版圖中,此時的大漢版圖超過了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
第一,東漢光武帝劉秀——光武中興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建新,因其改革導致地主階級利益受損,同時也造成了民不聊生。各地官僚階級希望回到漢朝時期,各地劉姓宗親以恢復漢室為名,最終劉秀脫穎而出建立東漢。劉秀在位期間,恢復和發展農業、手工業,社會逐漸恢復到西漢繁榮景象。為后來的漢明帝和漢章帝創造“明章之治”奠定了夯實的基礎。使得漢朝國祚得以延續200年,被后世譽為“光武中興”。后世史書對光武中興有較高的評價。
本期就到這里,歡迎點贊關注!
敬請期待,下期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