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學子開展“解碼”數字鄉野暑假實踐活動
西部文化建設網:建黨七月的清晨,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字賦能鄉野”暑期社會實踐一行16人前往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開展調研鄉村未來發展活動。本次實踐聚焦于探訪余村的創新前沿陣地——安吉大余村青年社區,旨在從經濟管理專業視角出發,考察數字技術如何激活鄉村活力、推動產業革新并助力鄉村發展新思路。
上午9時,社會實成員在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樓前準時集合。印有學院標識的旗幟在晨風中飄揚,隊員們整裝待發,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交流著即將展開的調研設想,青春的熱忱與求知的渴望在此刻匯聚成一股清晰的脈搏。
圖:隊員集合陳一菡供圖
據悉:安吉余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如今正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作為調研重點的安吉大余村青年社區,是一個吸引和集聚青年人才返鄉入鄉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該社區依托余村的生態優勢和數字鄉村建設基礎,致力于為青年創客打造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于一體的開放式綜合服務生態。社區以數字技術為驅動,積極培育電商直播、智慧文旅、數字農業、綠色金融等新業態,成為推動當地鄉村創新的重要力量,為觀察數字經濟時代的鄉村發展提供了樣本。
在前往余村的途中,參與這次活動的成員緊緊圍繞“數字技術如何有效融入鄉村、服務村民并創造實際價值”的核心議題進行交流。討論聚焦于青年社區所依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如高速網絡覆蓋、共享云服務和智慧管理平臺——如何降低青年創業門檻、提升協作效率。
同時,成員們對調研問卷內容進行了細致推敲,重點關注兩大維度
:一是村民層面,探討如何準確了解青年社區對村民收入(如白茶、民宿產業)、日常生活(如客流、物價)以及參與數字協作(如試驗田、電商技能培訓)的影響和意愿;
二是村委層面,設計問題以厘清合作項目的收益分配機制、項目退出監督機制以及青年留村面臨的實際困難(如收入穩定性、教育、醫療資源)。團隊成員對即將實地探訪的青年創客及其在鄉村的創業實踐充滿探究熱情。
供圖:車上隊員討論陳一菡供圖
實踐成員們滿懷憧憬,渴望踏上這片熱土,親手觸摸“數字鄉野”強勁跳動的脈搏。成員們計劃在余村青年社區深入調研,考察其運營方如何構建高效、韌性和包容的數字化支持生態,助力青年在鄉村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團隊將重點研究數字技術在彌合城鄉數字鴻溝、促進人才回流并扎根鄉村方面的具體實踐。成員們將運用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分析“數字賦能”在大余村青年社區這一具體場景中的運行機制、實際成效與面臨的挑戰,評估該模式的可復制性、可推廣性及優化路徑,力求為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建設中激活和釋放數字生產力提供來自青年學子的觀察與思考。(本文作者:徐詩絢陳一菡)
來源:湖州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總編:廖凱
責編:李楊
簽發:楊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