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香港中文大學,第一次見到大學服務中心的熊景明小姐,也第一次聽說黃仁宇先生出了一本回憶錄:《黃河青山》。
熊小姐對這本書贊不絕口,而引起我強烈興趣的,更多的卻是因為熊小姐提到了書中講述的一個細節,即林彪當年如何用“人海戰術”與國民黨軍隊作戰。那情景,聽得人頭皮發麻。
在大陸和海外,我們經??梢宰x到一些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卻自詡為歷史研究的文章。嚴格地說,這不是歷史學家的作為。
歷史學家的任務,就是研究并弄清歷史發生的具體經過和原因。然而,由于政治的、黨派的、國家的、族裔的以及階級的種種環境的影響,今天的歷史學家能夠做到客觀和超然的委實不多。在這一點上,我不能不佩服黃仁宇先生。
事實上,曾經身為國民黨的軍官,又經歷過國共內戰,目睹并且親身體驗了被趕出大陸的恥辱經過,就感情而言,他完全有權利像其他許多被迫離開大陸的學者一樣,利用自己的文字來表達內心強烈的情感與傾向。
但是,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們不難發現,除了個別具體的事例以外,他在討論兩黨的歷史恩怨及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的時候,表現出的卻是一種高度理解的態度。
他不僅極力為蔣辯誣,而且明確地肯定毛的成就,并對共產黨中國抱以期望。在他看來,一個政黨的失敗和另一個政黨的勝利都存在著相當的歷史合理性,因而不可避免。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大歷史”觀,他沒有糾纏于自己的歷史情結,而是深入地去探討發生這一切的深層次歷史原因,和它們對歷史進步的推動作用。
他列舉的國民黨失敗的那些內在的社會歷史原因,無疑是過去的研究所欠缺和深入不夠的問題。同樣,他提到共產黨成功的原因,雖然尚需深入和具體,但也明顯比過去的說法更能夠引發人們進一步的思考。
“大歷史”觀使黃仁宇先生對歷史多了些理解,而少了些批判。這顯然是我們今天研究中國現代史時應當極力提倡的一種態度。
注意到那些充斥于書肆坊攤的極力“妖魔化”自己研究對象的大量歷史作品,我不能不深感黃仁宇先生書中對他所接觸到的國共兩黨人士的描寫,頗具啟發性。
當讀者在國共關系中看到太多血腥和仇恨之后,猛然注意到身為共產黨人的“田(漢)伯伯”與國民黨的眾多將領竟然存在著那樣深厚的私人情誼,一定會像我當年在臺北讀到國民黨中央談話會記錄時一樣,備受觸動。
黃仁宇,史學界在中國大陸影響最大、名聲最著的一人;他的史學著作《萬歷十五年》堪稱現象級暢銷書。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作家,卻寫了一部“失敗者”的自傳回憶錄——《黃河青山》。
黃仁宇說,他的個人失敗,是20世紀中國遭受挫折的一種個體反映。
“我寫回憶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說明我的背景,為了特定的歷史史觀?!?/p>
因此有人說:“讀黃仁宇就該從這本書開始讀起。”
為此,誠摯推薦《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藉由此書,進入黃仁宇人格與思想之廣大天地,一窺究竟。
◎闡述史觀,“大歷史”集大成之作
本書所闡釋的“大歷史觀”,是將歷史的內在邏輯和當下作比較,從而對未來社會走向,作出長遠判斷的思維方法。用歷史的發展軌跡比對“人生”,從古今中外的歷史因果中洞察過去與未來。
面對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理解大歷史觀,足以讓我們立足于思維高峰,放眼世界、縱貫古今。
◎妙筆生花,卡夫卡式的夢幻特質
美國大文豪厄卜代克,形容黃仁宇的文筆仿佛具備卡夫卡的夢幻特質。
他的文字真誠、幽默,處處有機鋒;筆法人事交融、前后穿引,沒有絲毫學究氣,就算毫無學術背景的人也能讀得酣暢淋漓,且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參與感”。
史學大家余英時稱他為“奇俠”式的學者;
獨立史家張宏杰更是不吝贊美:“他的洞察力、悟性、歸納能力、綜合能力、‘通感’能力是罕見的。他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勇氣,他將學術成果通俗化的本領,無人能出其右?!?/p>
史料穩準,觀念獨到,行文暢美,以古論今,這些都是黃仁宇作品的引人入勝之處,讓人仿佛戴上了一副長長的望遠鏡,讓你可以直擊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的歷史現場。點擊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黃仁宇回憶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