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8日,《紹興晚報》刊發紹興市文史專家李永鑫、何俊杰創作的《大舜傳》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報道。這是首部以史實為依據的大舜傳記。《大舜傳》的出版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為當代社會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和價值啟示。這不僅是古籍整理或人物傳記的簡單再現,更是通過對虞舜文化的追溯,激活傳統文化基因,服務于文化強國建設,對中華文明探源具有史料意義,成為連接過去與當下、思想與實踐的一座橋梁。
由紹興市文史專家李永鑫、何俊杰創作的《大舜傳》日前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這是首部以史實為依據的大舜傳記。
《大舜傳》分“緒論”和“大舜出會稽”“大舜受禪讓”“大舜治九州”“大舜薦夏禹”“大舜南巡狩”“大舜行跡圖”等六章構成,并附錄有“歷代大舜頌”“古今大舜祭”,全書共29.8萬字,詳細介紹興舜生上虞、象耕鳥耘、孝感天地、舜任司徒、堯舜禪讓、舜治洪水、舜格三苗、舜踐帝位、任賢能、納眾言、定貢賦、立政制、制刑法、明禮樂、倡九德、作詩歌、創《韶樂》等一系列故事,集中書寫了舜舉大禹、舜禹禪讓、舜帝南巡、舜崩蒼梧的故事,使舜的傳記更加真實完整。
《大舜傳》立意高,視野開闊。該書從舜是國家機制創始人的高度,為大舜立傳。舜以德治國,以法輔之,使百姓享有國泰民安。舜是第一個把全國劃為十二州的圣人,舜還在各州設“牧”,用以管理地方政事。此外,還建立了法制、賦稅制度、統一度量衡制度、禮樂教化制度等。舜20歲以孝聞名全國,30歲為堯所任用,50歲代天子事;58歲那年堯去世,61歲正式登上帝位,執政39年,被后世尊為帝,列入“五帝”之中,史稱帝舜、虞舜、舜帝。舜善于修身,做到了為子孝、為兄仁、為友義、為臣忠、為君賢。舜以孝聞達于堯,堯選舜為接班人,最后把帝位傳給了舜,成為千古佳話。《大舜傳》詳細敘說了舜德化天下、萬民敬仰的一生,是明德始祖。
李永鑫、何俊杰在深入研究古文選《尚書》《史記》諸子百家文獻基礎上寫出了史傳舜帝傳,對追溯史前文明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重新考證舜出生于浙江上虞,歸葬在湖南蒼梧。對舜的生平事跡、德治社會做出了新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
上虞有許多關于舜的傳說和故跡,至今境內尚有“舜井”“大舜廟”“百官橋”“舜江”“小舜江”“歷山”“百官渡”“百官里”“指石”“握登”“虹漾”“耕山”“象田嶺”“象田寺”“吊馬石”“石床”“谷林”等系列虞舜生活遺痕和標志。讀《大舜傳》如行走上虞,尋訪這些遺存,追尋到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等故事。上虞流傳舜的故事傳說和地名,與《史記》等典籍記載相呼應,也讓《大舜傳》更可信、可讀。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作者還專門列出了大舜行跡圖,將浙江、湖南、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兩廣舜跡,向人們作了詳細介紹。
專家學者認為,《大舜傳》的出版,使“古有三圣,越兼其二”更富有可信度,將有助于紹興虞舜文化的普及弘揚。上虞正打造一批虞舜標志性遺跡,使當地的虞舜文化真正成為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的顯性文化,把上虞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虞舜故里,以迎接世界舜跡尋根者的參訪、拜謁,讓虞舜文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更加熠熠生輝。
作者:周能兵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