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25年7月2日,俄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在庫爾斯克前線指揮所遇襲身亡,俄媒證實多名軍官一同陣亡。
古德科夫的死訊震動俄烏戰場。這位1983年出生的將領,從空降兵排長一路升至海軍副司令,靠的是實打實的戰功。他曾帶領155陸戰旅參加基輔戰役、帕夫利夫卡戰役等惡戰,部隊因作戰勇猛兩度獲"近衛軍"稱號,也因此被烏克蘭列入"全球通緝"名單。今年3月,他臨危受命前往庫爾斯克,一個月后俄軍便宣布收復該地區,這樣的履歷讓他成為普京眼中的"愛將"。
普京(資料圖)
這次遇襲發生時,古德科夫正在主持軍事會議。烏軍火箭炮精準命中指揮所,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雷達未報警、防護系統沒啟動。如此高效的打擊,讓人聯想到兩個月前的傳聞——以色列曾邀請烏克蘭代表團傳授定點清除技術。當時不少人覺得是謠言,現在看來并非空穴來風。
更值得警惕的是,古德科夫的死法與伊朗軍政高層被以色列斬首如出一轍。伊朗曾因過度依賴GPS、內部被間諜滲透,導致多名高層遇襲。俄羅斯用的是自家導航系統,排除定位系統問題,答案只剩一個:內部有內鬼。
俄軍不是第一次吃這樣的虧。2023年,南部軍區副司令措科夫中將就在類似的"定位轟炸"中身亡。如今古德科夫遇襲,再一次暴露了內部安保的漏洞。這些潛伏的間諜不僅能泄露指揮官行蹤,甚至可能通過召集會議的方式,故意將重要人物聚集到一起,給對手創造"一鍋端"的機會。
普京(資料圖)
古德科夫的陣亡帶來的影響不止于情緒層面。他身兼陸軍近衛旅和海軍陸戰旅旅長,這兩支部隊正處在庫爾斯克前線關鍵位置。主帥突然離世,短期內指揮系統難免混亂,烏軍若趁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俄軍隨即展開報復,對烏前線戰壕發動全面打擊,宣稱殲滅1300多名烏軍,在蘇梅州還擊斃一名烏軍中校,但這很難彌補指揮層損失帶來的連鎖反應。
國際社會對此反應各異。美國在事件后加快了停止對烏軍事援助的進程,特朗普與普京通話一小時卻毫無進展。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選擇沉默,這種態度讓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更趨緊張。與之相反,朝鮮宣布向戰場增派近3萬兵力,試圖為俄軍分擔壓力。
眼下俄烏沖突已持續三年多,俄軍將領戰場死亡率居高不下。這次事件或許能讓普京下定決心,徹底清查內部。
1. 成立專項調查組,從指揮系統、通訊渠道等關鍵環節排查信息泄露源頭。
2. 收緊高層軍官行蹤保密制度,減少大規模集中會議,改用分散式指揮模式。
3. 對涉及軍事機密的崗位人員進行背景審查,重點核查近期與外部聯系頻繁的人員。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克蘭這邊,雖然靠斬首行動取得暫時優勢,但處境并不樂觀。扎波羅熱、波克羅夫斯克等多個方向被俄軍突破,美國叫停援助后,歐洲國家也對其購武請求含糊其辭。即便這次"斬首"得手,也改變不了戰場主動權逐漸向俄羅斯傾斜的現實。
古德科夫的死像一記警鐘,敲醒了俄羅斯。戰場上的勝負不僅取決于兵力和武器,更取決于內部是否穩固。如果不能及時清除內鬼,類似的悲劇可能還會重演。對于普京來說,肅清內部比前線反擊更緊迫,這不僅是為了告慰陣亡將領,更是為了避免戰局走向不可控的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