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兆弟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巖土工程競賽決賽在浙江杭州圓滿落幕。上海交通大學船建學院土木工程系本科生邵敏哲、瞿高丞、曾彪組成的上海交通大學代表隊憑借出色表現,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以現場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勇奪全國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巖土工程競賽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主辦,自201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賽事由浙江大學承辦,由兆弟控股集團獨家冠名支持,吸引了全國近百所高校參與,最終42支隊伍晉級決賽。
本次大賽的獨家冠名支持單位——兆弟控股集團,創立于1993年。該集團長期專注于綠色全裝配式建造技術的研發創新與推廣應用,并積極參與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其核心創新成果“螺鎖式連接技術”,巧妙運用獨特的自鎖機制與錐度原理,顯著增強了預制樁連接的穩固性,同時提升了環保性能,為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
本屆比賽以“復合地基”為題,要求參賽隊使用限定材料在90分鐘內完成模型制作與填埋。競賽難度大、挑戰性強,重點考察參賽隊在承載力優化、變形控制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評分標準包括設計方案創新性、計算報告完整性、制作工藝及加載測試表現。賽事鼓勵突破傳統的創新設計理念,不設施工可行性等常規限制。
自4月賽題公布以來,上海交通大學船建學院秉持"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理念,通過多輪實操考核與評審遴選,最終確定參賽陣容。在備賽過程中,師生團隊精益求精,不斷優化設計方案。
在土木工程系廖晨聰、葉冠林、張琪、朱文軒老師及博士研究生黃騁馳共同指導,交大代表隊創新提出了“樁-筒-墻”剛柔耦合體系,并進行了上百組對比試驗驗證。設計方案通過剛性填充樁傳遞豎向荷載、核心限位筒約束顆粒位移、蜂窩狀柔性墻驅動土體協同變形,實現了復合地基“剛柔并濟”的實用效果。這一兼具力學和藝術的設計方案,經受住了重重考驗,成為競賽全場模型沉降最小的隊伍,得到專家組“結構新穎、受力合理”的評價,并以突出的創新設計、受力特性和實用性贏得認可與好評。
全國大學生巖土工程競賽自2015年創辦以來,已舉辦六屆,上海交通大學代表隊累計獲得四次一等獎和兩次最佳創意獎。這一優異成績不僅彰顯了學校在巖土工程領域的教學實力,更體現了交大人代代相傳的創新精神和實干品格。
每一次閃耀都源于不懈的攀登,每一次榮譽都承載著新的起點。未來,上海交通大學船建學院將繼續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所刊發內容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本賬號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