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于布魯塞爾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會談。這標志著中歐新一輪高層戰略溝通正式啟動。
王毅外長與馮德萊恩的面對面交流選擇在歐盟委員會總部伯萊蒙大廈進行。此次會晤,中歐雙方顯然有各自的迫切議程。歐盟委員會方面正緊密審議幾項可能深遠影響雙邊經貿生態的新工具。會談后傳出的消息顯示,雙方聚焦的議題集中且務實——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協調共振,全球價值鏈的韌性與重構如何增強保障,所謂的經濟“去風險”策略如何在實踐中避免滑向“脫鉤”的深谷。
馮德萊恩(資料圖)
馮德萊恩公開表示,雙方均認識到維系“開放溝通渠道的絕對必要性”,特別是通過即將展開的新一輪中歐高級別戰略、經濟和貿易對話。中歐貿易規模驚人,去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高達7830億美元,如此體量的經濟紐帶,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牽動雙方核心利益。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深耕同樣令人矚目,僅去年歐盟對華新增直接投資就達到令人側目的103億歐元。
正當布魯塞爾的官方會晤為未來定調時,在地中海邊的雅典,一位早已淡出政壇的重量級人物發出了極具現實分量的聲音。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這位執掌歐洲最大經濟體長達十六年之久的政治人物,在出席公開活動時,罕見地將矛頭直指大西洋彼岸。她用一貫清晰冷靜的語調剖析特朗普時代留下的“遺產”——高額關稅。
默克爾警醒歐洲人:“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僅僅使得美國消費者背負更沉重的賬單,他本人最終也難以置身事外。”她的核心訴求鏗鏘有力:當特朗普試圖將關稅之劍再次揮向歐洲商品時,歐盟二十七國需要以一個團結的姿態集體應對,“我們不應退縮,我們必須準備好以對等的方式回應,”默克爾強調反擊的同時也留有后手,明確指出談判桌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主戰場。歷史教訓猶在眼前——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加征的鋼鋁進口關稅,讓歐洲的鋼鐵生產者至今心有余悸,數據顯示該措施曾一度導致部分歐盟成員國相關行業出口額驟降超過10%。
馮德萊恩(資料圖)
在雅典發出的聲音與布魯塞爾正在鋪陳的接觸,微妙地指向了歐盟對外戰略棋盤上的一個關鍵痛點——在面對強大外部壓力特別是來自其傳統盟友美國的單邊政策時,如何保持集體意志的統一和行動的有效性。盡管默克爾期望團結一致,但現實政治肌體里不乏矛盾。馮德萊恩領導下的歐盟委員會近期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對華政策的聲調明顯趨硬,頻繁揮舞所謂的反補貼調查大棒。
今年一季度以來,歐盟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的多起調查如雨后春筍般啟動。這種姿態與一部分成員國的立場并不完全合拍。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最近就高調支持“強力使用貿易防御工具”。可歐盟內部的脈搏跳動并不統一。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歐洲產業核心國的企業界對此深表憂慮,德國工商總會近期報告明確指出該機構約75%的會員企業強烈反對設置過度貿易壁壘。超過12000家企業公開表示其運營高度依賴對華供應鏈的順暢運行。
這種分歧也滲透至領導層,與馮德萊恩更強調競爭的立場相比,歐盟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近日在歐盟內部一次閉門會議中表達了不同的思考方向,他提醒各國代表:“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性合作,將中國徹底隔離開歐洲并非明智選項。我們不需要孤立誰,關鍵是如何構筑更平衡、更互利的關系基礎。”
馮德萊恩(資料圖)
默克爾卸任已久,如今罕見地就美歐貿易關系發出明確警告,其重量遠超普通評論。她深知歐盟內耗的苦澀代價。這番公開表態,被許多歐洲分析人士解讀為對當政者的一種提醒:需在壓力之下凝聚共識。隨著美國選情升溫其言論無疑為深陷分歧的歐洲內部注入了一劑清醒針。
中國外長在關鍵時間點親自奔赴布魯塞爾深耕溝通,默克爾從歷史縱深點出跨大西洋貿易之困,兩條軌跡交匯凸顯當今世界的復雜糾纏。中歐這對龐大伙伴關系的航向,注定要在競爭與合作的辯證中尋找新平衡,在彼此試探又彼此需要的往復中勾勒未來篇章。這場大戲才剛剛掀起幕布一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