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23年,重慶市豐都縣在一次事業單位招考中,居然發現了團伙作弊。警方調查顯示,該團伙多次組織他人在重慶市各區縣和四川省內江市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作弊。作弊團伙先向考生收取4000元至6000元的作弊設備費,待考生筆試成功進入面試或事業單位錄用后,再收取10萬元至45萬元不等的費用。自2018年以來,共計收取考生費用571.6萬元 。此案令人震驚的不僅是作弊團伙的瘋狂,還有那些為一個事業單位編制而愿意花費10萬元甚至45萬元的考生。這種現象無疑引發人們對大學生就業,以及事業編制優越性的深入思考。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被人戲稱為畢業即失業。據教育部最新公布,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 1222 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崗位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增長。加上目前國內許多大中企業招人熱情不高,即使是熱門專業,企業需求也不旺盛。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期待值過高,只追求高薪、穩定、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和崗位,而一些基層、艱苦崗位卻少有人問津,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在這樣的就業大環境下,事業單位編制因為相對優越,便成為眾多求職者眼中的“香餑餑”。
可能有人會問,花10萬元甚至45萬買一個事業編嗎?我的回答是肯定值得。在現有行政體制下,事業編制人員享有較穩定的職業保障,除非工作中出現重大過失,通常情況下一般不會被辭退。相比企業沒有失業風險,尤其在經濟不穩定或類似于新冠疫情時期,這種穩定性優勢顯著。在社會福利待遇和勞動保障方面,事業編制人員能享受完善的五險一金、帶薪休假、節日補貼等,部分地區還提供住房、食堂補貼。工資由財政撥款按時發放,即使有些地方不是全額撥款,其收入也有保障。最重要的是,隨著工齡和職稱的提升,工資也會逐步增長。在社會地位上,事業編制工作社會認可度較高,尤其在教育、醫療等領域,不僅受人尊重,還能接觸到更多社會資源,積累人脈,獲得職業發展提升的機遇。
然而,正是事業編制的這些優越性,讓一些考生及其家長鬼迷心竅,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一張入場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重金與不法分子相勾結,運用高科技手段在考試中作弊。這種花錢買事業單位編制的行為,是對法律法規的公然踐踏。考試作弊不僅違反了《刑法》中關于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等相關條款,也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公平競爭機制。
事業單位招考的初衷,是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公共管理部門為社會服務。這些通過作弊混進事業單位的人,不僅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還會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損害政府公信力。而對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貧困優秀學子而言,他們沒有金錢鋪路,渴望通過勤奮努力,公平公正的考試來改變命運。如果大量通過花錢考試作弊的考生充斥其間,無疑是對那些優秀考生前途命運的粗暴踐踏。既寒了他們的心,也讓社會失去了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才。從更深層次看,這種作弊行為形成的產業鏈,將會給社會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效應和扭曲的價值導向,讓人們誤以為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努力和知識毫無意義。這種價值觀的扭曲,將會嚴重阻礙社會的良性發展。
為了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一是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考試作弊行為的打擊力度,從源頭斬斷作弊產業鏈;二是進一步運用高科技手段和嚴格的監考制度加強考試監管,讓作弊者無機可乘;三是要建立嚴格的審查退出機制,對那些考試作弊的考生,即使已被錄用,無論其表現、能力如何,一經發現查實,不受時間限制一律清退,并依法追究其責任。據報道,在本案中作弊錄用的考生正在陸續清退,這是必須的。另外,從宏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就業市場機制,拓寬就業渠道,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崗位,從根本上緩解千軍萬馬擠事業編的“獨木橋”局面,從根本上培育事業編制考試的凈土。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公平得到應有的機會,進入社會公共管理崗位,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