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4 年的5月,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與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唐安軍教授研究團隊組成的聯合考察隊。
這次他們來主要是想要考察一下當地生物的多樣性。
作為重慶市唯一的原始森林分布地,這里地形復雜,溝壑縱橫,孕育著無數珍稀的動植物。
考察隊此次的路線是一條鮮有人跡的溝谷,目標是對海拔 1800 米至 2000 米之間的植物群落進行系統調查。
隊員們背著沉重的設備,腳下是濕滑的巖石和厚厚的腐葉,每一步都需要格外謹慎。
當考察隊行進到一處海拔約1900米的溝谷灌木林林緣時,大家忽然發現陡峭的崖壁上長著3棵正在開花植物。
其中的2棵正在開花,在周圍綠色植被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
唐安軍教授立刻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然后進行攝影,后面確定這竟然是一種罕見的蘭花。
之前專家團隊們從未在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發現過這種蘭花,所以這是第一次記載。
不過它的數量太少了,只有3棵,即便是這樣也意味著這種蘭花品種對于環境的適應性可能比人們想象中要強很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蘭花這么珍貴呢?
?——【·懸崖上的珍貴植物·】——?
這種植物叫做毛杓蘭,是蘭科杓蘭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20-35厘米之間。
它的根狀莖粗壯而短,呈匍匐狀生長,為整個植株提供了穩固的支撐,使其能夠在陡峭的崖壁上抵御風雨的侵襲。
毛杓蘭莖部直立,表面密被長柔毛,這些柔毛不僅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還能減少水分的蒸發,是毛杓蘭適應干旱環境的一種重要特征。
莖的基部生有3-5枚鞘狀葉,這些葉片質地較薄,呈膜質,主要起到保護幼嫩莖部的作用。
毛杓蘭葉片的質地厚實,有明顯的葉脈紋路,這些葉脈不僅是葉片的“骨架”,更是輸送水分和養分的重要通道。
葉片的排列方式為互生,花序為頂生,通常情況下只開一朵花,有時候也會出現兩朵花的情況。
花朵是毛杓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直徑可達8-10厘米,花朵的顏色以淡紫紅色至粉紅色為主,花瓣上布滿了深色的脈紋。
花瓣的形態也十分獨特,呈披針形,先端漸尖,內表面基部密被長柔毛,這些柔毛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摸起來柔軟而細膩。
毛杓蘭花朵的唇瓣特化為深囊狀,形狀近似橢圓形或近球形,猶如一只小拖鞋,這也是杓蘭屬植物被稱為“拖鞋蘭”的原因。
它的唇瓣的顏色比花瓣略深,囊口周圍有一圈白色或淡黃色的絨毛,既美觀又能起到吸引傳粉昆蟲的作用。
囊內中空,內壁光滑,當昆蟲進入其中時,很難輕易爬出,從而幫助毛杓蘭完成傳粉。
毛杓蘭對生長環境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它通常偏愛生長在海拔 1500-3700米的區域。
崖壁上的土壤雖然貧瘠,但由于常年有落葉腐爛堆積,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腐殖質層,能夠為其提供一定的養分。
同時,崖壁的傾斜角度較大,雨水能夠快速排出,避免了土壤積水對根系造成的傷害。
作為蘭科植物的一員,毛杓蘭的生長離不開與真菌的共生行為,這是它在貧瘠崖壁環境中獲取養分的重要方式。
毛杓蘭的根系纖細而發達,這些根系上布滿了細小的根毛,能夠與特定種類的真菌(主要是膠膜菌科的一些真菌)形成菌根。
真菌的菌絲會侵入毛杓蘭的根系細胞內,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結構。
真菌的作用十分關鍵,它能夠分泌多種酶類,將崖壁土壤中難以分解的有機物質(如纖維素、木質素等)分解為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這些物質能夠被毛杓蘭吸收利用,為其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
而毛杓蘭則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養分(如碳水化合物),一部分會被真菌吸收,作為真菌生長繁殖的能量來源。
這種共生關系是毛杓蘭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適應策略,使得它能夠在土壤貧瘠、養分匱乏的崖壁環境中生存下來。
一旦失去了這些特定的真菌,毛杓蘭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死亡。
毛杓蘭的傳粉者相對專一,研究發現,某些種類的扁足蠅是其主要的傳粉昆蟲。
這種特化的傳粉系統雖然提高了傳粉的準確性,但也增加了其對特定昆蟲的依賴性。
如果傳粉昆蟲的數量減少或消失,毛杓蘭的有性繁殖就會受到嚴重阻礙。
此外,毛杓蘭的種子也十分特殊,它的種子微小而輕盈,呈粉末狀,沒有胚乳,無法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
因此,種子的萌發必須依賴與特定真菌的共生,當種子落在適宜的環境中時,真菌的菌絲會侵入種子內部,為種子的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只有這樣,種子才能順利萌發并長成幼苗。
根據已有的植物學研究資料和標本記錄,毛杓蘭在中國的歷史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西南的部分山區。
這些歷史分布區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屬于山地地形,氣候涼爽,濕度較大,森林或灌木林覆蓋率高,為毛杓蘭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毛杓蘭之所以如此珍貴,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毛杓蘭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它的花朵形態獨特,顏色艷麗,兼具觀賞性和藝術性,是蘭花中的珍品,再者它也有一定的生態家之和藥用價值。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保護毛杓蘭,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確保這一懸崖上的生命奇跡得以延續,讓毛杓蘭在重慶陰條嶺的崖壁上繼續綻放光彩,為地球的生物多樣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
重慶師范大學《新華社報道我院唐安軍教授團隊在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珍稀植物》2024-5-23
https://smkx.cqnu.edu.cn/info/1065/5036.ht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