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國宇航員索菲·阿登諾2026年前往國際空間站時,她將與星星相會——不一定是太空中的星星,但一定會有米其林的“星星”。
歐洲航天局(Esa)近日宣布,阿登諾不僅可以品嘗常規的凍干太空食品,還可以享用由米其林星級廚師專門為她準備的法國經典美食,如龍蝦濃湯、鵝肝和洋蔥湯。
此外,菜單上還包括歐洲防風草和鱈魚濃湯、雞肉配香草豆和奶油玉米粥、黑蒜燉牛肉絲,甜點則有巧克力奶油配榛子花、椰子和煙熏香草米布丁,以及咖啡。
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食物必須符合嚴格的規格。Esa表示:“任何食物都必須是無碎屑、重量輕的,并至少能保存24個月。”因此大多數食物都是罐裝、真空包裝或經過冷凍干燥的。
第一個在太空中進食的是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1961年4月的歷史性任務中,他的主菜是牛肉、肝臟,還吃了巧克力,但這些食物都是從管子里擠出來的。
自此以后,太空食品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代宇航員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但僅在新的載人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時才能獲得。
為了多樣化,每10頓飯中有一頓是根據宇航員個人口味定制的。阿登諾的菜單是由法國名廚安妮-索菲·皮克開發的,她擁有10顆米其林星星,并于2011年被《世界50佳餐廳》評為最佳女廚師。
皮克表示,為宇航員制定菜單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挑戰”,菜單包括四道開胃菜、兩道主菜和兩道甜點。
“為太空之旅烹飪意味著突破美食的界限。”皮克說,“在我的研發實驗室里,我和團隊接受了激動人心的挑戰:在極端的技術限制下保留味覺傳遞的情感。”
正如阿登諾所說:“在執行任務期間,分享各自的菜肴是邀請宇航員更多了解我們文化的方式。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情感紐帶體驗。”
42歲的阿登諾曾是一名直升機試飛員,計劃于2026年春天開始她在國際空間站的首次旅行。在為期六個月的任務中,她將執行一系列任務,包括歐洲主導的科學實驗、醫學研究和空間站維護。
在國際空間站的生活中,宇航員通常每天吃三頓飯,每日熱量攝入量的指導數值為2500卡路里。由于餐食需滿足耐儲存和衛生要求,每天為一名宇航員提供食物的費用高達2萬英鎊。
但由于體液在失重狀態下的表現差異,宇航員經常抱怨太空食物味道清淡,并要求通過辣味來刺激味蕾,比如芥末等。
在太空中經常享用美食不會永遠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今年4月,Esa宣布了一個項目,評估在軌道和其他行星表面的低重力和高輻射條件下,生產實驗室培育的食品的可行性。
參與該項目的團隊表示,這項實驗是兩年內在國際空間站上建立小型試點食品生產廠的第一步,未來法國宇航員有望品嘗到3D打印的牛排和實驗室培育的薯條。
特約撰稿:歐時
原標題:《新民僑梁 | 龍蝦、鵝肝和洋蔥湯……法國宇航員新“太空法餐”菜單出爐》
欄目編輯:梅瓔迪
來源:作者:歐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