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6日,皖南新四軍奉老蔣的命令向黃河以北轉移,然而就在葉項部途經涇縣茂林地區的時候,他們卻遭到了第三戰區顧祝同布下的口袋陣。
最終造成了部隊被打散、葉挺被俘、項英犧牲的悲劇。然而同為新四軍,陳粟卻能如游魚一般脫身,擺脫葉項的悲劇……
七七事變,國共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炮轟宛平城,拉開了中華民族全民抗戰的序幕。
隨著中央發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的吶喊,全民抗戰的情緒已經達到了高潮。日軍野心昭然若揭,絕不是拿下平津就能滿足的。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更好地聯合抗日,創建抗日統一戰線,我黨同意了老蔣要將陜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各項苛刻要求,甚至同意了老蔣只給我軍三個師的編制。
我黨讓步之后,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展開了。但當時我黨除了掌握陜北紅軍,還有江南八省游擊隊。
為了江南八省游擊隊的改編,我黨和國民黨再次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當時我黨的意思,是讓新四軍編入八路軍的編制,但被老蔣拒絕了。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削減我黨的力量,要是將新四軍編入八路軍,那我黨的力量不就壯大了嗎?他絕不會這樣做。
為此,老蔣將新四軍直接劃歸第三戰區,而八路軍屬于第二戰區。兩支部隊戰區不同,八路軍就無法指揮新四軍。
而且在軍長的選擇上,老蔣也開始耍小聰明。他想讓自己的人直接去新四軍當軍長,將新四軍變成他的部隊,但他知道我軍不會同意。
正好這時候葉挺申請回國參加抗戰,這讓老蔣眼前一亮。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候,葉挺既是我黨黨員,也是國民黨黨員。
他同情革命,還是南昌起義的主要參與者與發起者。不過廣州起義失敗之后,他流亡海外,已經和我黨失去了聯系。
但他當時還是國民黨的一員,完全可以算成國軍將領,而我黨也不會排斥他。老蔣想得很好,只要讓葉挺當了軍長,自己可以慢慢往新四軍滲透。
就這樣,兩黨再次達成了協議,葉挺成為了新四軍的軍長,項英作為我黨代表成為了副軍長。
老蔣覺得葉挺脫黨十多年,自己肯定能拉攏對方。但從新四軍后面的表現來看,他的想法很明顯落空了,這也給新四軍埋下了隱患。
但真正讓老蔣不想忍下去,寧愿遭受唾罵也要發動皖南事變的原因,還是新四軍的快速發展。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當時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其中陳老總為第一支隊隊長。而陳老總未來的好搭檔粟裕,當時還是第二支隊副隊長。
1938年,新四軍為了到江南執行敵后偵察任務,并伺機開創根據地,決定派出一個支隊的力量,去執行這個任務。
但具體應派誰去,項英陷入了糾結。而陳老總力薦粟裕,并在得到軍部的認可之后,傾盡全力支持粟裕向江南挺進。
之后陳老總也帶著部隊挺進江南,順利和粟裕會師。兩人聯手在江南地區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證明了新四軍也和八路軍一樣是抗日隊伍。
1939年8月的時候,第一、第二支隊合并,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了。陳老總和粟裕分別擔任正副指揮,開始在敵后展開抗戰。
當時的新四軍,其實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皖南的葉項他們帶領的是第三支隊和軍部;一部分就是江南的陳粟,還有就是大別山的高敬亭。
武漢會戰之后,國內的抗戰形勢越來越艱難,國民黨的抗戰思想也越來越消極。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頑固派再次冒頭,開始襲擊我軍的后背。
陳粟早就遭受過這樣的襲擊,當時他們遭到的是頑軍韓德勤部的襲擊。
而且葉飛在挺進江南的時候,后方再次遭受襲擊。
面對頑固不化的國民黨軍隊,陳粟的應對也很簡單,他們直接打了回去。
韓德勤趁我軍尚未站穩腳跟的時候,率領大軍進攻陳粟。但他沒想到,粟裕在黃橋指揮部隊和他作戰,最終將他打敗。
面對這種情況,老蔣心下十分著急,他清楚不能讓新四軍繼續發展下去了。
江浙一帶是他的傳統數勢力范圍,如果讓新四軍繼續發展下去,那到時候被削弱的只有他的勢力。所以在1941年,他不顧一切發動了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發生后,讓全國本就消極的抗戰情緒再受打擊。周總理在報紙上指責國民黨,兩黨合作瀕臨破裂。
陳粟如魚,葉項似鱉
其實從陳粟率軍離開皖南來到江南之后,就注定老蔣對他們已經鞭長莫及了。老蔣讓韓德勤去攻打陳粟,也不過是不甘心罷了。
一直以來,老蔣將長江以南地區視作自己的地盤,江浙更是他起家的地方。在他看來,這些地方是絕對不允許我軍染指的。
所以新四軍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他想的就是要怎么掌握這支軍隊。讓葉挺當軍長也好,不允許八路軍指揮新四軍也好,都是老蔣為了掌控我軍做的努力。
但新四軍雖然說是江南八省游擊隊改編的,整體戰斗力和八路軍有差距,但里面的戰士卻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而且我軍戰斗力一向強悍,掌握這樣一支軍隊,對當時損失頗大的老蔣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但事實上,他為了掌控新四軍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這些努力都失敗了。我黨雖然同意了葉挺當軍長,但也還是派出了項英共同執掌新四軍。
更別說下面還有陳老總、粟裕、高敬亭這樣資歷深厚的革命者了。
而葉挺的態度也很明顯,他依舊是心向我黨的,這就讓老蔣的布置被破壞了。對老蔣來說,他將新四軍留在皖南已經沒用了。
但此時新四軍在皖南發展了起來,有了根據地和一定的群眾基礎。
這就像是在老蔣心上插了一刀,讓他夜不能寐,寢不安席。對他來說,皖南新四軍的存在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會爆炸。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老蔣要將皖南新四軍置之死地的心越來越嚴重。而此時,我黨也察覺到了葉項的危險處境。
延安方面連續給葉項發電報,粟裕親自給他們策劃出了一條撤離路線。
但對項英來說,他有些舍不得皖南的根據地。
他們在皖南經營多年,根據地發展得很好,群眾基礎也很好。要是轉移,那勢必要從頭發展。
項英不愿意離開,但老蔣是絕對不愿意看著他在皖南待著了。于是1940年年底,老蔣下令讓葉項北渡長江,同時給顧祝同下令,讓他在路上伏擊葉項。
粟裕得知葉項即將北渡長江,再次拿出自己研究好的渡江路線。但項英并沒有立馬行動,而是拖到了第二年。
在行軍的時候,他也沒有按照粟裕給他的路線,而是選擇了直接北渡長江。在所有的路線中,他走了一條最危險的路線。
而他不知道的是,顧祝同已經在他的必經之路上張開口袋陣,就等他帶著新四軍自投羅網了。
之后,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的發生。
關于新四軍,老蔣曾經在日記上這樣寫:陳粟如海濱之魚,稍縱即逝;葉項如甕中之鱉,手到擒來。
確實,陳粟北渡長江之后,就成了老蔣鞭長莫及的游魚。他想要抓,但對方卻靈活的讓他抓不住;而一直留在皖南的葉項,身處重重包圍,可不就是手到擒來。
參考資料
【黨史百科】皖南事變,蘭西新聞,2021.06.02
山河銘記!映山紅似英雄血,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中國軍網,2022-03-29
皖南事變,六安市人民政府
斯諾報道皖南事變真相,2021年04月15日,人民政協報
七一黨史|華東野戰軍“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寇曉東,七一網,2021-10-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