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在近日召開的安徽省科技創新大會上,由阜陽師范大學(以下簡稱“阜陽師大”)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盛良全牽頭的科研成果,獲得2023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此前,該校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金繼良及其團隊的相關科研成果,已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近年來,阜陽師大高度重視科研與產業的深度協同,精心布局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的全鏈條環節,通過開展有組織科研,有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體制機制革新,科研活力迸發
2024年6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金繼良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速生抗病泡桐良種選育及產業升級關鍵技術”,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技術構建了完善的泡桐遺傳信息平臺,并首創泡桐定向選育良種新方法。目前,這些新品種已在安徽、河南、山東和廣西等地區廣泛推廣,累計栽植泡桐1021萬株,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早在2011年,針對泡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遺傳信息平臺缺失、速生抗病良種匱乏等問題,金繼良帶領阜陽師大泡桐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升級科研攻關團隊,與河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展開合作、聯合攻關。他們完成了“四倍體泡桐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將泡桐叢枝病的五年發病率從過去的85%降至13%左右。該項目因此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金繼良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是阜陽師大加強有組織科研的一個縮影?!备逢枎煷罂蒲刑帲ǔ晒D化服務中心)處長張丙開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年來,阜陽師大出臺了多項政策,以有組織科研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學校以體制機制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破以往‘單兵作戰’的科研模式,讓分散的科研力量‘攥指成拳’。”張丙開介紹,阜陽師大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科研管理體制,形成了“制度設計—平臺支撐—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組織模式。
在制度設計層面,阜陽師大出臺《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實施辦法》,打破學院壁壘,組建跨學科科研團隊,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賦予團隊負責人資源調配、考核評價等自主權,推動多領域專家圍繞產業難題開展協同攻關,實現科研組織從“碎片化”向“體系化”的根本轉變。
學校還創新推出“PI(課題負責人)+動態組隊”模式,允許項目負責人跨學院招募成員。同時,學校首創“文峰人才支持計劃”,設立“科研尖刀人才崗”,給予入選者年薪制支持和科研經費傾斜。該校制定《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將98%的成果轉化收益劃歸項目團隊,并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成果所有權。3年來,阜陽師大的橫向經費到賬增速穩居省屬高校前列,形成“需求對接—協同攻關—市場轉化”的高效閉環。
得益于良好的科研政策,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近3年來,阜陽師大全職引進博士300余人,專任教師中博士比例躍升至近50%,形成“國家級—省級—校級”人才梯隊。
張丙開說,這些制度“組合拳”構建起“組織有力度、轉化有效度、激勵有溫度”的創新生態,推動“實驗室成果”快速轉化為“市場硬通貨”。
產研深度融合,校企共生共長
近日,安徽貝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一款抗病毒仿制藥成功上市,打破國外藥企壟斷,大幅降低藥品價格,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用藥成本。
“這是阜陽師大著力打造‘成長型企業的伴生型科研團隊’的生動實踐?!睆埍_說。
2024年12月,阜陽師大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苗慧領銜的“創新藥物研發與產業集成”項目圓滿結題。在課題攻堅期間,項目組與安徽貝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將課題成果在該公司成功轉化,幫助企業突破了藥物合成工藝和穩定性等方面瓶頸。這一合作推動阜陽師大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貨架”走向“產業生產線”。
張丙開介紹,阜陽師大構建了“智慧服務+產業轉化”雙輪驅動模式,實現技術需求精準識別與專利定向推送的動態閉環管理,助力專利轉化,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針對冬蟲夏草資源稀缺問題,阜陽師大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研究員侯金波及其團隊自主開發冬蟲夏草仿生培植技術,通過動態溫控技術使蟲草存活率達82.3%,活性成分提升35%。相關專利將作價入股安徽林大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公司建設智能化車間,項目達產后年產值5200萬元,將帶動市場價格下降25%,為中草藥智能化生產建立可復制模式,有效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這不僅為中草藥智能化生產提供標準化范本,更生動展現了高??蒲信c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共生共長?!睆埍_說,這一案例入選了“安徽省專利轉化運用十大優秀案例”。
此外,阜陽師大把“企業出題、政府出資、高校解題、市場閱卷”的校地合作項目模式嵌入學校科研全過程。
5年來,阜陽師大新增校地、校企共建省級科研創新平臺13個。其中,學校聯合阜陽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建安徽省光伏產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精準對接阜陽市光伏產業發展需求;與阜陽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鈉離子電池技術實現規?;a,助力該企業成為全球首個吉瓦時級鈉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等。
阜陽師大校長方廷勇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立足阜陽、服務安徽、輻射全國,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科技創新為引擎,通過有組織科研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助力阜陽師大成為區域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源,全力打造高校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