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大學肖德榮教授團隊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IF=14.3)發表了題為“Microplastic pollution threatens mangrov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聚焦微塑料(MPs)污染這一全球性威脅,深入探究其對關鍵藍碳生態系統紅樹林固碳潛力的復雜影響機制。
研究發現,中國紅樹林土壤表層(0-20cm)微塑料豐度(高達6,516 particles/kg)顯著富集,約為次表層(20-40cm)的3倍;表層微塑料通過4條路徑與甲烷循環微生物相互關聯,而次表層僅2條,揭示了微塑料對表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深遠影響;第二產業是表層土壤微塑料污染的關鍵驅動力,其與產甲烷菌/甲烷氧化菌基因(mcrA/pmoA)比值呈正相關,表明微塑料污染增強了甲烷生成潛力。該成果揭示了第二產業塑料污染通過正向影響紅樹林產甲烷菌削弱紅樹林的凈碳匯能力,強調了治理微塑料污染對于保護藍碳生態系統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該研究由溫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和第一通訊單位完成,溫州大學2022屆碩士研究生何曉彤為第一作者,肖德榮教授為通訊作者。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云南大學等科研人員共同參與。
https://doi.org/10.1016/j.ese.2025.10059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