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我為群眾辦實事】
法院干警進社區入商圈
護穩百姓“錢袋子”
為有效提升人民群眾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守護好百姓財產安全,近日,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法院組織干警深入社區和商圈,積極開展主題為“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的防范非法集資系列法治宣傳活動,以面對面宣講和精準發放宣傳資料的形式,為市民送上實用的“防非”錦囊。
在光明社區等多個社區活動中心,該院干警變身“普法講師”,利用精心準備的PPT課件,為居民們帶來了生動的防范非法集資課。法院干警結合近年來審理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晰地揭示了非法集資的“四大核心特征”,即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通過線上線下途徑公開宣傳、承諾高額回報還本付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重點剖析了不法分子慣用的伎倆,如利用“高息誘餌”畫餅充饑、虛構“養老公寓”“虛擬貨幣”等“虛假項目”掩人耳目、打著“區塊鏈”“共享經濟”等“新概念”旗號混淆視聽、借助“網絡平臺”隱身作案、甚至利用“親情友情”拉人下水等?;顒蝇F場,干警傳授了簡單易記的防范口訣——“要理性、要穩健、要警惕;不僥幸、不冒險、不盲從”,并耐心解答了居民們關于如何辨別正規投資、遭遇騙局如何應對等問題。
針對商場人員流量大、信息傳播快的特點,該院干警還深入市區核心商圈,在人流密集區域主動向過往市民、商戶發放防范非法集資宣傳單頁。宣傳單頁一方面以醒目標題和簡短文字呈現近期發生的非法集資騙局的真實套路,如假借“高息理財”、“養老投資”、“保健品投資”名義吸金跑路等,直觀展示其危害性;另一方面清晰列出關鍵法律提示——“參與非法集資,法律不保護,損失自行擔”,并提供了實用的“防非三步走”行動指南:一是查資質(審查金融許可證、執照)、二是戒沖動(投資前冷靜思考并咨詢家人或專業人士)、三是速舉報(發現線索立即撥打國家舉報電話12337或110)。干警一邊發放資料,一邊結合單頁內容進行提示,提醒大家務必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投資理財,對任何宣稱“保本高收益”、“穩賺不賠”的項目保持高度警惕,牢牢守住自己的“錢袋子”和家庭的幸福安寧。
此次主題宣傳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務實,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該院干警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發放觸手可及的宣傳資料,有效普及了防范非法集資的法律知識和識別技能,顯著提升了市民,尤其是風險防范意識相對薄弱群體的“免疫力”。
來源: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法院官網
三審:李 杏
二審:皮宣文
一審:李鑫航
供稿:馮忠芳
2025年第96期之一
總第181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