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君曾擔任舒蘭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舒蘭路居民區由舒蘭路61弄、益康大廈、水豐路125弄等7個自然小區組成,居民結構以政法、教育系統職工為主,參與法治社區建設的熱情高漲,依法協商的意識很強。作為法治帶頭人,如何將7個“小小區”擰成一股繩,凝聚居民力量,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洪澤君花了不少心思。
1
疏通“堵心路”
用“三色預警”鎖定“安全感”
近年來,延吉新村街道為著力破解城市管理難題,建立矛盾糾紛化解“三色預警協調”機制,把矛盾糾紛按照重大事件(紅色)、較大事件(黃色)、一般事件(藍色)分為三個等級,并根據不同等級制定相應化解預案。
洪澤君努力將相關機制舉措踐行到小區治理中。隆昌路696弄門前有一條近200米長的無名道路因通道被占無法通行產生糾紛,矛盾愈演愈烈。街道將此項矛盾定性為重大事件(紅色)。洪澤君按照“紅色事件”的協調處置程序,與司法所一道聯合職能部門、執法部門建立“隆昌路696弄門前無名道路”問題專項工作小組,開展議事會、協調會,全面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和建議,全程參與整治工作,確保無名道路的屬地責任、管理職權均經得起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推敲、檢驗,最終解決了無名道路多年來無法暢通的難題,為居民打造了干凈、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
2
打造微花園
讓法治溫度融入“煙火氣”
洪澤君將法治思維融入社區治理,創新普法形式,探索打造法治宣傳墻、睦鄰法治樓組、法治專員展示室等普法微陣地,讓居民“零距離”學習法治知識、感悟法治精神、增強法治素養,提高遇事找法、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堅持黨建引領,搭建黨組織、高校專家、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法治專員、“社區大管家”共同參與的援法議事平臺,每月安排法治專員參與社區大管家平臺接待,運用法律專業優勢解決社區涉法問題,加強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調研、協調直到解決的全流程、全過程的協作和配合,有效推動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駕馬車”角色歸位、同頻共振、合力并進。
3
培育生力軍
讓法治信仰注入“少年心”
洪澤君深知社區治理需要薪火相傳,法治的種子更要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她組建了一支有熱情、有干勁、有責任感的青少年法治志愿者隊伍,通過開展法治文化講座、普法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法治漫畫繪畫、法治運動會、社區親子法治夏令營等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增強社區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助力他們成長為社區治理的生力軍。
她動員青少年加入“小小網格長”項目積極參與社區自治,引導他們用“法治放大鏡”去觀察鄰里百態,學習用法律的語言“發聲”、為和諧家園建設“支招”,增強青少年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推動樹立“主人翁”意識,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帶動身邊的家長、鄰居等共同支持社區治理和普法宣傳,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熱情。
好Young“兩人”心得
作為一名社區“法治帶頭人”,我認為法治是融入柴米油鹽、守護鄰里和諧的溫暖力量。法治是把“金鑰匙”,能打開居民的“心頭鎖”。只有將法律用在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實事上,法治的威信才能立起來。法治是條“紅絲帶”,能系牢鄰里的“感情繩”。法治的最終目的是讓社區更有溫度,讓鄰里關系更和睦。法治是顆“希望種”,要在孩子們心中“扎下根”。我們今天播撒下的每一顆法治種子,都將在未來長成守護“舒”心家園的參天大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