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雄安,是在網上刷到過一段視頻。
視頻中,整整一條街沒有幾個人,配上字幕說:“這是砸下幾千億卻沒人住的鬼城。”
一時間,質疑聲四起,不少人開始嘲諷,認為這個地方沒有前程,最后也不會有什么起色。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用慣了短視頻節奏的人,或許早就沒耐心去了解一座城市的全部,但雄安,恰恰是那個需要時間耐心雕琢的答案。
01
其實,雄安有它的優勢,它不是在舊城改造基礎上慢慢長大,而是從頭到尾,從地圖上一個點變成現在的雛形。
所以說,這是從零開始搭建的一座城市,規劃、施工、基礎設施,全都按照頂級標準來,不是簡單的蓋點房子。
修這座城,不是為了眼前的熱鬧,而是為了未來五十年甚至百年的項目,要說起因,其實最根本的是,北京實在“裝不下了”。
首都已經被兩千多萬人塞滿,交通、住房、公共服務壓力山大。
而且,北京是座歷史城市,隨便動一個胡同都牽扯文保單位,哪能像普通城市一樣推平重建。
雄安就不一樣了,這里過去人少、房子少、開發少,拆遷成本低,配套可以一步到位,不像老城區改來改去也補不齊。
而且選址也是精心考慮過的,離北京、天津、大興機場、石家莊都不遠,開車一小時能跑好幾個省市。
它注定不是個孤島,而是國家中部戰略的重要拼圖。
02
有人覺得雄安建得太快、太猛,但你要看得更深一點,這是一次系統性的產業、人口和空間的再平衡。
過去不是沒搞過新區,比如浦東、深圳,剛開始也被人看扁,但后來誰還敢質疑?
不同的是,雄安不是搞工業園區,也不是搞地產,它是一座高起點的現代城市模板。
頂級醫院、大學、科研中心,都是按未來人口密度來配置的,不是拍腦袋湊熱鬧。
你要說街上沒人,那是因為城市還在裝內臟。
比如地下綜合管廊,全是一次性鋪好,電力、通信、水務全部集成。
比如智能交通,早在設計時就留好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的接口。
而且,房子不是隨便賣的,普通商品房限購限售,就是不讓人炒房,這和其它城市搶著賣樓是兩回事。
你不能指望一個房子不好買的城市一夜人滿為患,這是制度設計下的選擇,而不是人氣不夠。
03
更重要的是,這座城背后承擔的,不只是解決北京過載這么簡單。
2017年設立雄安那會兒,中國鋼鐵、水泥產能過剩,政府需要一個足夠大的項目,把這些資源用在刀刃上。
建一座城,恰好解決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問題,也給成千上萬人提供了崗位。
巔峰時期,雄安建設現場有幾十萬工人,技術人員、施工單位、設計師,全國各地調來的資源全在這座城市里運轉。
更別說有多少國企總部、科研機構、創新公司已經入駐或規劃中。
很多人不知道,雄安是全球第一個從規劃之初就全面采用數字孿生系統的城市。
每一個建筑、每一條管道,在電腦里都有個數字分身,出了問題一秒就能查到源頭。
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蓋樓,這是一場系統化、高智能化的未來城市實驗。
你說這樣的城市,為啥現在看起來人少,就像你在房子還在裝修階段,就嫌棄人家客廳沒家具,這本來就不是對等比較。
04
當然,質疑聲不是完全沒有市場。
尤其在經濟不景氣時,很多人一看到“投資6712億”就覺得肉疼。
但你要明白,城市發展不是短跑,是馬拉松,雄安是按照幾十年時間來設計的,現在不過剛跨出起跑線。
就像深圳當年從漁村變都市,也走了三十年。
而雄安,是從新城一步步通往超一線的典范,肩負的,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協同發展的國家重任。
有人擔心雄安無人問津,是因為看不到它背后的計劃布局。
你看,軌道交通一條條在連,北京地鐵將直接延伸過去,大興機場、津保高鐵也都預留了接口,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不斷引入等等,一切都在按計劃推進。
而那些唱衰的聲音,不乏故意帶節奏的輿論操控者。
他們不愿意看到中國能在短短幾年搞出一座現代化大城,更不愿意看到中國展現出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工業能力。
05
城市不是拿來表演的舞臺,而是承載未來的容器。
雄安今天的人氣不旺,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在等待積蓄。
真正厲害的事物,從來不是靠表面光鮮贏得尊重,而是靠實力站穩腳跟。雄安就是這樣的存在。
它不靠炒地皮來吸引眼球,也不靠網紅打卡來制造熱度。它是在用一步一個腳印,打造一個真正屬于中國未來的新型城市樣板。
別急著嘲笑一座城市還沒熱鬧起來,等它真正站穩腳跟時,才是屬于雄安的黃金十年。
那時你會明白,今天的質疑,只不過是偉大誕生前的陣痛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