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入伏夏日長,炎炎烈日暑氣狂”,小暑節(jié)氣過后,天氣是越來越熱了,火辣辣的太陽,照的人睜不開眼睛,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
雖然還沒有到三伏天,但我們這邊的溫度已經將近40度了,前幾天看新聞,有的地方的水泥路,已經熱得鼓起來了,種種跡象表明,今年的三伏天不一般。
這個月的20號就要入伏了,這5大特點有可能都會出現(xiàn),建議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健康度過炎熱的夏天。
一,持續(xù)時間縮短
今年的三伏天,將和往年不一樣,因為三伏天的時間在縮短,原來的三伏天都有40天左右,而今年的三伏天卻只有30天,明顯比之前入伏的晚,老話說:“早入伏涼的早,晚入伏熱的跳”,看來今年的三伏天,將會更加炎熱,雨水也會相應的變少,我們在生活中要提前做好準備。
二,濕熱的雙重考驗
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濕度明顯增大,據(jù)資料顯示,空氣濕度有可能突破80%,而北方則是以干熱為主,濕熱的天氣,人們的體感溫度顯著提升,很多人覺得還沒有干多重的工作,就熱的受不了,這就是濕熱天氣對人的影響。
三,晝夜溫差趨平
在過去的三伏天里,白天比較熱,而晚上漸漸的趨于涼爽,今年的三伏天卻不一般,晝夜的溫差逐漸縮小,晚上也會達到26度以上,感覺不開空調,入睡就會很困難。
四,極端的天氣風險
炎熱的天氣,對戶外工作的人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煎熬,持續(xù)的高溫,很多地方已經發(fā)出了高溫預警,這個時候,我們要預防熱射病的發(fā)生,要注意防暑降溫,安全度過三伏天。
五,“北熱南雨”反常分布
在過去的幾年里,南方和北方在三伏天里面,幾乎差別不大,都是高溫和濕熱并存,而今年的三伏天,北熱南雨將會反常分布。
北方受高溫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而南方受海洋和大氣壓的相互作用,則可能會出現(xiàn)多雨的天氣,相對來說會變得涼爽一些。
在飲食方面,多吃一些清淡營養(yǎng)的食品,少喝冰鎮(zhèn)飲料,多喝一些清涼解暑的湯,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安穩(wěn)度過三伏天。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里,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感謝您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