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7月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關于歐中關系聯合辯論會上發表講話。
這位眾所周知臭名遠揚的美國代理人對中國提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批評,抨擊了中方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及貿易政策。
馮德萊恩告訴歐洲議會的議員們:“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三個優先事項。首先,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其次,去風險。第三,推進包括氣候在內的全球議題外交”。
包裝精美的語言和修辭能力是歐美政客的職業素養,因此,要想看明白馮德萊恩說了什么,還是需要看她的闡述而不是所謂的小標題。
馮德萊恩首先強調,中歐建交50年,這是中國悠久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短短五十年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十倍以上。昔日的鄉村被特大城市所取代。超過八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一直是世界偉大文明之一。但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它也已成為世界強國之一。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成為本世紀余下時間最具決定性和重要的關系之一。
看到這段話,也許大家會感謝馮德萊恩對中國的譽美之詞,然而,很明顯她是先揚后抑,試圖通過贊美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來詆毀中國的貿易和外交政策。
馮德萊恩強調,歐盟和中國,是世界三大經濟和貿易強者中的兩個。但中歐每天的貿易額僅為20億歐元左右。
對于這種貿易狀態,馮德萊恩以她極其有限的認知,歸咎于中國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制度。它擁有獨特的手段來規避規則。這導致歐洲獲得的市場準入有限。
馮德萊恩又效仿她的美國主子們一貫的強調,污蔑中國針對歐洲網絡攻擊來提高影響力。
于是,馮德萊恩將歐洲在貿易領域運用新的貿易防御措施工具箱提上臺面,自導自演自拉自唱的鬧劇就此上演。
也許馮德萊恩過于自信了,雖然最讓她俯首帖耳的美國總統是拜登,但她似乎試圖效仿特朗普的貿易戰策略,也在歐洲議會上提出中國貿易順差問題。
馮德萊恩說,“中國正保持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2024年,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已超過3000億歐元。由于北京的‘購買國貨’政策,歐洲產品在公共采購中遭受著系統性的歧視。中國制造的商品和服務在公開招標中自動獲得20%的價格優勢”。
顯然,馮德萊恩有意忽視了美國主導下歐美對中國采取的科技封鎖和產品出口限制策略。正因為美歐逆全球化的無理舉措,才迫使中國下決心實現核心技術自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荷蘭阿斯麥的EUV光刻機以及美國的高端芯片。
美歐有意通過限制中國獲得最新型高科技產品,來延緩中國科技創新的進程。
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美歐越限制,中國科技創新的越快。
西方政客看不到率先采取惡意行動的后果,最終只能面對無奈的現實。
馮德萊恩一邊強調歐洲的開放,一邊高喊不公平,并且宣揚要采取行動。
說實話,歐洲才多大市場?
美歐社會高度發達的后果就是社會需求降低,只能通過各個領域的更新來刺激消費。
正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才給歐洲帶來了長達半世紀的繁榮。
如今,中國各個產業都向美歐發達國家構成了挑戰,于是馮德萊恩也撐不住了,就歸咎于所謂的國家補貼產能過剩問題。
拜托,中國鋼鐵產業長期產能過剩,大力壓縮產能之后依然如此,何來國家補貼一說?歐洲產品的競爭力不行,面臨的是全球能源和技術革命的挑戰,絕不是簡單的補貼問題。
關于所謂的去風險問題,馮德萊恩談到,“第二項優先事項是加快去風險。中國早期投資了許多面向未來的技術。隨后,開始向全球市場大量投放廉價的補貼產品,以消滅競爭對手。從太陽能電池板到礦物加工——整個西方工業都倒閉了,中國占據了主導地位”。
歐洲領先的時候,從不考慮對發展中國家產業造成的毀滅性打擊,如今中國剛剛崛起了為數不多的幾個產業,馮德萊恩就高呼受不了了。這實在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最后,這位美國代理人又提出地緣政治問題。
馮德萊恩鼓吹歐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安全聯系比過去幾代人都更加緊密。又指責中國對俄羅斯的堅定支持正在加劇歐洲的不穩定和不安全。我們可以說,中國實際上正在為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提供支持。我們不能接受這一點。
所謂歐洲大西洋與印太的安全聯系,實際上是為北約介入中國周邊事務提供借口。而中國與俄羅斯保持的正常經濟聯系,也被馮德萊恩指責是支持俄羅斯的戰爭經濟。也許在馮德萊恩看來,全世界都應該服從歐洲大西洋體制,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孤立俄羅斯。
然而,憑什么呢?
北約咄咄逼人包圍俄羅斯的時候,時不時將中國列為戰略威脅的時候,可曾考慮過中國和俄羅斯也是世界頂級強國,不會任由對手溫水煮青蛙慢慢勒緊脖子上的枷鎖!
馮德萊恩與拜登政府關系密切,這是公開的秘密。
在拜登任內,歐盟在馮德萊恩的主導下,無論是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還是提供資金和軍援,幾乎都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開始第二個任期后,根本不把歐洲放在眼里。于是馮德萊恩陷入了尷尬,在澤連斯基遭特朗普拒見后,馮德萊恩第一時間表態安慰:“親愛的總統,請保持勇敢堅強,你不會孤單。”歐洲試圖通過與中國緩和關系來抗衡美國。這就是馮德萊恩前期向東方頻繁拋媚眼的根源。
如今,在北約海牙峰會結束之后,北約各國就提高軍費占比達成一致,特朗普似乎重新給歐洲好臉色,不再把歐洲各國視為狗奴才。于是馮德萊恩又找到了為美國當代理人的沉醉快感。
實際上,2024年馮德萊恩連任后,組建的新內閣核心目標就是制定更加協調、更加激進的對華立場。
在馮德萊恩提議的官僚機構改組表明,經濟安全和“去風險化”將在未來五年主導歐洲議程。雖然存在種種混亂,馮德萊恩的新團隊只有一個明確連續的工作方向,那就是歐洲的對華政策。
馬羅什·謝夫喬維奇目前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馮德萊恩明確指示他 “按照我們的去風險政策,管理對華貿易和經濟關系”,同時解決“非市場政策的溢出效應、市場扭曲和有害的產能過剩”。
在馮德萊恩寫給里貝拉的信里,強調需要“大力執行《外國補貼條例》,包括積極主動地找出可能導致競爭扭曲的最成問題的做法”。
馮德萊恩任命的國防和太空專員是立陶宛前總理安德留斯·庫比柳斯,他是2021年第一個訪問臺灣的歐洲議會代表團成員,一貫支持臺北,包括支持臺灣加入世衛組織。
顯而易見,在馮德萊恩錯誤政策的推動下,將使歐盟陷入對華競爭、雙邊關系緊張的境地。
事實上,歐洲的立場可能會更加好戰和強硬。
全世界都知道,馮德萊恩的老公和7個孩子全部生活在美國。
一家八口人,七個是美國人,馮德萊恩就是美國代理人,正因為她全家都是美國人,她才能成歐盟委員會主席。
這就是歐盟近年跟著美國反華的根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