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北翼、巴丹吉林與騰格里沙漠之間,有一座沙海中的綠洲——甘肅省民勤縣。
祁連山的雪水流到此處已是強弩之末,兩大沙漠從三面形成合圍之勢。曾經的民勤綠洲不斷萎縮、黃沙侵蝕,幾成不毛之地。而如今,這里綠意漸染,瓜果飄香,正演繹著從荒漠到田園的奇跡。
從戈壁沙漠到綠水青山,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既源于民勤縣人民共守家園的愿望和逆流而上的勇氣,也離不開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架起的信息天路。近日,記者隨“移起向新 數智興農”活動來到甘肅省民勤縣,實地感受中國移動如何運用5G、物聯網等技術賦能當地節水防旱、智慧農業發展,讓曾經的不毛之地煥發盎然生機。
01
打破“通信孤島”:山區人民連接世界
從民勤縣驅車約兩個小時,駛離公路后,經過一段沙土為基、崎嶇顛簸的道路,記者一行來到了紅砂崗鎮花兒園村。這里距離紅砂崗鎮19.2公里,13戶村民散布其間。
由于居住偏遠、山體遮擋,13戶村民所在區域長期處于“通信孤島”的困境?!捌鸪跷覀冞@里沒有信號,有一年冬天我上山放羊,不小心摔跤骨折,因為聯系不上家人,在山上熬了整整一個晚上?!?strong>村民韋興天向記者回憶當年的不便。
民勤縣紅砂崗鎮花兒園村灘井村民 韋興天
通信,不僅架起溝通的橋梁,更筑起生命的守護線。中國移動民勤縣公司網絡維護人員唐鵬天介紹,接到當地村民的反映后,中國移動迅速響應,克服山高路險、風大天寒的不便,于2015年底為當地安裝了2G基站,2024年底又升級到4G拉遠基站,進一步提升了網速、豐富了業務。
如今,韋興天可以暢通地與家人及親朋好友打電話、視頻通話。不僅如此,中國移動還用物聯網卡給每只山羊都裝上了耳標,這樣山羊可以長期散養在草原上,相比圈養,肉質更加鮮美。而韋興天也無需風吹日曬地外出,通過手機便可以精準掌握羊群信息?!把蛉鹤叩侥膫€山溝溝,在哪里逗留吃了會兒草,我在手機上都能看到?!表f興天指著手機上閃爍的亮點,高興地向記者展示他的“放牧神器”。
閑暇時,韋興天會通過手機實時掌握山羊肉及羊絨行情,實現增收。通過網絡傳播,民勤縣“中國肉羊之鄉”的美名享譽全國,前來收羊的各地商販絡繹不絕,村民的錢包更鼓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
02
智賦農田灌溉:水的價值極致發揮
齊腰高的玉米稈、翻滾起伏的麥浪,來到民勤縣雙茨科鎮,若不是沙丘旁頑強挺立的紅柳和梭梭草,記者恍惚以為進入了中原大地。
眾所周知,民勤屬于典型的極端干旱區。資料顯示,這里年均降水量僅11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644毫米,水資源總量不足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那么,民勤縣如何科學、精準和智能地管理水資源,以在滿足居民用水之余支持農作物生長?答案就是民勤縣高標準農田與灌區智能化管理示范項目。
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段振佼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090萬元,覆蓋民勤縣5個鎮6個村,總面積2.55萬畝,重點在于提升灌區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水平,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
在該項目中,中國移動通過智能系統精準調控水源、泵站、機井及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按需供水、精準施肥,同時通過氣象、墑情、蟲情、苗情監測網絡,實時捕捉農情動態,以“一張圖”集成分析全域農田數據,并提供最優灌溉決策,節約了大量水資源。“以玉米為例,項目實施后,可在原有高標準農田基礎上每畝節約用水10%~15%,一畝地可節水30到50方。”段振佼表示。
受益于該系統的還有種植戶——之前需要頂著烈日到地里開閘灌溉,現在坐在家里通過手機即可輕松灌溉農田,改善了勞作體驗,提升了種植效率。
“我一直從事農業生產,使用滴灌系統之前一個工人只能管理一口機井,使用滴灌系統后可以管理3到4口井,現在使用自動化系統后可以管理6口機井。”民勤縣蘇武鎮西茨村潘從兵說道。
在民勤,借助網絡和手機,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了新時代的“新農人”。
03
智賦沙漠種樹:守護樹苗茁壯成長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曾經,在兩大沙漠的合圍威脅之下,民勤沙化面積接近95%,“第二個羅布泊”的預言逼近現實。不屈不撓的民勤人民沒有退縮,而是通過植樹固沙開始了“人沙共生”的探索。如今,到民勤植樹已上升為全國性的公益活動。
2025年3月,一場“請到民勤種棵樹”的公益活動,讓原本寂靜的騰格里沙漠涌進上萬名志愿者。面對沙漠腹地突增的通信需求,中國移動組建專項保障團隊,通過5G應急通信柜、依托亞太6D高通量衛星構建“超級基站”,實現活動區域5G全覆蓋,峰值速率達800Mbps。針對沙漠環境基站易受風沙侵蝕問題,中國移動創新應用一體化應急通信柜及雙鏈路切換技術,確保極端溫差下網絡穩定,實現70ms內網絡無縫切換。
走在沙漠腹地,熱浪裹著黃沙撲面而來。而在50℃高溫的流沙環境下作業,對于中國移動而言已成為家常便飯?!懊袂诖箫L和沙塵暴天氣較多,基站維護難度較大,因此我們要做到勤巡查、快診治、速修復,以保障空調運行正常、設備防塵到位,確保設備正常運行?!?strong>中國移動網絡維護員楊玉龍表示。
正是中國移動員工的執著和堅守,默默守護每棵樹苗茁壯成長,也守護著每位治沙人的赤誠之心。
在收成鎮興隆村仲麟生態公益林基地,記者見到了民勤縣種林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仲麟。“我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民勤縣不再是黃茫茫的沙漠,而是有星星點點的綠色在其中?!?/p>
這位27歲的返鄉青年,不僅有著治沙的熱情,也有著將公益事業持之以恒的智慧——仲麟開通了電商平臺,通過銷售蜜瓜等家鄉特色農產品貼補治沙經費。
而中國移動的高速通信網絡,如同一座無形的橋梁,橋的一端是民勤當地的治沙人,另一端則是千千萬萬關注民勤治沙的熱心公益人士。
04
智賦蜜瓜銷售:從田間直達餐桌
在民勤,還有更多主播通過電商平臺打開了蜜瓜市場,拓展了銷路,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品嘗到了民勤的美味。
時至7月初,夏至已過,小暑未至,民勤的頭茬蜜瓜已經上市。田間地頭忙碌著的,除了瓜農,還有直播帶貨的主播。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蜜瓜,沙漠種植的瓜,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所見即所得的好品質,黃色的果肉,紅色的皮,吃起來非常甜,現在買了明天就能摘瓜發貨。自產自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薄利多銷。”在瓜田里,一位主播正在推薦民勤蜜瓜。
這位主播向記者介紹,民勤縣頭茬的瓜剛剛上市,目前開播第四天,已經銷售了1萬單,重量9萬斤。網絡的強大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民勤縣素有“中國蜜瓜之鄉”的美譽,2025年蜜瓜種植面積達16萬畝,預計總產量為51萬噸,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厚皮甜瓜核心產區和全國優質蜜瓜核心產區。如此大規模產量的蜜瓜,顯然無法完全依靠經銷商的力量,而網絡直播就是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手中最快速的通道。
中國移動甘肅公司民勤縣分公司總經理趙斌表示,中國移動每年四五月份都會在這里做兩輪網絡優化,之后下行速率基本能達到500Mbps,完全可以保障電商銷售、直播帶貨,從而將民勤的蜜瓜順利銷往全國各地。
中國移動甘肅公司民勤縣分公司總經理 趙斌
“這兩年民勤蜜瓜產量非常好,種瓜的人越來越多,而蜜瓜銷售主要依靠電商平臺,我們直播的時候使用移動的5G網絡,效果好,不卡頓?!鼻笆鲋辈ブ鞑σ苿泳W絡贊不絕口。
05
智賦大棚種植:遠程操作盡在掌控
除了蜜瓜,民勤縣還孕育著引以為傲的沙漠珍寶——人參果。它雖然不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仙家之物,卻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密碼,是民勤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柱。
與蜜瓜露天種植不同,人參果生長在溫室大棚之中,對溫濕度有著嚴格要求,例如溫度在8度以下會停止生長。為此,當地村民給人參果大棚鋪上簾子,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卷簾還是放簾。
過去,農民需要趕到大棚才能操作卷簾系統,無論風沙肆虐、嚴寒酷熱,還是深更半夜,只要有卷簾需求,就需要克服一切困難抵達現場,否則惡劣天氣帶來的損失無法挽回。如今,中國移動智慧監控系統成為了當地人參果種植戶的好幫手。
“過去農民常常在晚上刮風的時候返回大棚操作卷簾系統,現在我們安裝攝像頭,給農民裝上卷簾機自動控制系統,農民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再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來回奔波?!?strong>民勤移動大壩鎮網格長聶菊萍表示。
大壩鎮文二村村民姜有仁種植了1.5畝人參果大棚,通過安裝的攝像頭,可以遠程實時查看人參果長勢。他告訴記者,有一次時值冬日,因為無意間錯按了遙控器,卷簾自動升起來了,正是通過監控預警,及時收到訊息,將卷簾機降了下來,挽回了2萬多元的損失。
民勤縣大壩鎮文二村村民 姜有仁
小小的攝像頭不僅是人參果種植戶的好幫手,還擔當起森林防護防火的重任。2023—2025年,中國移動克服光纜傳輸距離遠、普通車輛無法進入沙化腹地等困難,先后在民勤的草原區域、沙化封禁等區域安裝5套高空瞭望監控塔,對草原火災、禁區放牧等進行遠程智能監控。以前,一次全面巡檢要半個月,現在巡檢人員只需要打開APP,5分鐘即可實現全區域自動巡檢,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效。
06
后記:數智治沙,是一種精神
也是一種心氣
記者來到民勤縣采訪的第一天,恰逢中國移動2025年鄉村振興工作會議舉辦。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指出,要發揮公司特色優勢,夯實鄉村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完善鄉村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全力推動數智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要堅持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完善智力幫扶機制,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助力和美鄉村建設,不斷鞏固拓展幫扶成效。
作為“移起向新 數智興農”活動的第一站,甘肅省民勤縣是中國移動發揮特色優勢、強化數智賦能、服務鄉村振興的典范。這里,被納入中國移動甘肅公司電信普遍服務首批建設區域,截至目前,民勤縣行政村5G網絡覆蓋率達95%,建成寬帶信息點近12萬個,已做到“鄉鄉雙千兆、村村全通達”。這里,5G、物聯網、視聯網等賦能節水防旱、智慧農業,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全球干旱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巧合的是,記者在民勤縣采訪時,“與輝同行”甘肅行也在同期進行,談起民勤縣蜜瓜,董宇輝的點評讓人感動:“幾代人在那里的堅持逐漸改善了自然環境。逃離家鄉,可能非常容易被選擇;但是留下來堅持改善環境,才更加值得歌頌和點贊。所以我們吃民勤蜜瓜,其實吃的是當地人的一種精神、一種心氣?!?/p>
這樣的精神和心氣,也屬于民勤移動人——當唐鵬天和聶輝踩著沒過腳踝的積雪上山架設基站,當楊玉龍在50℃高溫的沙漠中帶隊用鐵鍬在沙地上挖出散熱溝,當邱軍帶著志愿者用濕棉被裹住設備降溫,他們心中也有一種百折不撓的堅韌精神、一種扎根向上的奮進心氣。
行駛在民勤的公路上,眺望遠處,一座座基站拔地而起,基站下面,是綠進沙退的詩意畫面。
總編視點 | 700號段:通信治理新手段,電信網絡反詐的階段性方案
云南紅河數智向新:中國移動繪就邊疆數智化轉型長卷
雪山下的“算力牧場”:如何將“電老虎”轉成“綠巨人”?
作者:舒文瓊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搜狐 | 騰訊新聞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 CSDN | 36氪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蓋貝貝 黃楊洋 盧瑞旭 蔣雅麗
運營|林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