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180×180cm 段朝林
《落日》以水墨為載體,以抗戰為敘事,塑造出剛毅的八路軍群像,通過歷史細節、象征意象與藝術技法的融合,深刻詮釋正義必勝的抗戰精神,兼具藝術審美與歷史厚重感,是紅色題材美術創作中以史鑄魂的典范之作。
勝利號角 180×96cm 段朝林
《勝利號角》以寫實與寫意結合的水墨技法,塑造出鮮活的紅軍形象,通過歷史細節與象征符號,深刻詮釋革命精神,兼具藝術感染力與思想深度,是紅色題材美術創作中以形寫神、以藝載道的佳作。其價值不僅在于藝術表現,更在于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激勵當代人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駛向深藍 190×120cm 段朝林
武漢 武漢 180× 96cm 段朝林
段朝林這幅《武漢!武漢》,以抗疫題材,用筆墨定格軍隊醫護人員逆行出征的歷史瞬間,兼具時代紀實性與藝術感染力,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
作品聚焦抗疫關鍵場景——空軍醫療隊馳援武漢,將“軍隊擔當”與“家國情懷”熔鑄于畫面。通過軍人整齊的步伐、堅定的姿態,傳遞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彰顯了中國軍隊在危難時刻的使命堅守,成為抗疫精神的藝術縮影。
這幅作品以藝術之筆書寫時代華章,在筆墨間凝聚抗疫精神,于構圖中展現家國情懷,不僅是對軍隊醫護人員的禮贊,更是對中國抗疫精神的視覺詮釋。觀者在畫面中可感時代脈搏,可觸人性溫度,在傳統與現代的筆墨對話中,領略到中國畫記錄歷史、賦能時代的獨特魅力。
空中生命線 180×96cm 段朝林
段朝林這幅《空中生命線》,以震撼的敘事張力與精湛的筆墨語言,詮釋了軍人在危難時刻的使命擔當。畫面以救援場景為核心,讓人瞬間回溯到汶川地震時的生死時速——震區道路盡毀,山崩阻斷了所有地面通路,直升機便成了穿透漫天塵埃的“空中方舟”,螺旋槳的轟鳴劃破死寂,子弟兵們系著繩索從懸停的機艙躍下,在搖搖欲墜的廢墟與深不見底的溝壑間,用血肉之軀架起跨越生死的橋梁。
人物以階梯式布局鋪展,從前景背負傷員的士兵到中景搬運物資的隊列,再到背景直升機旁的醫療人員,形成“救援鏈條”的空間敘事。每個角色動態各異卻又渾然一體:士兵緊繃的肌肉、醫護人員專注的神情、隊列中傳遞的物資,共同編織出緊張有序的救援圖景。墨色在人群中層層暈染,既強化了立體感,又通過黑白灰的層次區分出空間深度,使畫面如史詩般厚重。
作品中士兵們的背影、醫護人員的專注、傷員的依賴,共同詮釋“人民子弟兵”的核心內涵——在災難面前,他們是鋼鐵長城,更是守護生命的希望之光。
畫面中沒有刻意的英雄化渲染,卻通過真實的場景還原,讓觀者觸摸到筆墨間的溫度:那是余震中緊握擔架的手,是機艙口遞出的第一瓶水,是平凡身影里透出的偉大,恰如當年震區上空那道從未斷絕的“空中生命線”,在歷史與藝術的交織中,愈發厚重綿長。
這幅作品以軍旅題材的陽剛之美與人文關懷熔鑄一爐,體現了段朝林對軍人精神的深刻理解。在傳統筆墨與當代敘事的碰撞中,為軍旅美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審美范式,使觀者在視覺震撼中,深切體會到“軍民魚水情”的時代內涵。
訓練日 180×180cm 段朝林
轉經輪的藏民 180×180cm 段朝林
高天流云 136×68cm 段朝林
太行山下國際莊 180×96cm 段朝林
碧山紅樹圖 136×68cm. 段朝林
紅色圣地西柏坡 190×160cm 段朝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