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崔宇彬
近年來,威海市深化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技能人才隊伍規模、質量、結構與全市產業發展相適應。
完善技能人才機制建設
構建“全周期培育鏈”
打造“金藍領”“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品牌,搭建“培訓機構列單、企業選單、政府買單”和“院校與企業結合、理論與實訓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的“3+3”工學一體培訓模式,為1401家次企業培訓一線職工4.81萬人次,涉及焊工、電工、汽車修理等32個專業(工種),實現企業技能人才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培訓全覆蓋。
全市現有全國技術能手、省市首席技師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1821人,建成國家、省、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市級以上技能培育平臺53家,為全市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每年組織市級行業技能競賽30余場,打造“技能興威”職業技能大賽品牌,助力企業職工技能提升。
建成以技師學院為引領,高級技工學校、技工學校梯次發展的教育體系。全市技工院校開設機械、電工電子等10個專業大類、32個專業,建成威海市公共實訓基地和智能制造、汽車裝備等4個校企實訓基地,構建起“1+4”技能人才實訓體系,積極謀劃向企業“量身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全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企業已有100多家,校企共建實訓基地30個,為企業穩定輸送了大批應用型技能人才。
拓寬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打造“立體化發展鏈”
推動技能人才培育國際化。2024年,成功組織首屆中韓(山東)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會,促成中韓各方在技能人才培養、海外人才引進、學生實習實訓等領域簽訂一系列合作協議。大會結束后,中韓院校之間、校企之間已開展跨國交流互訪、現場宣講和線上對接40余次,并制定2025年雙向考察對接和學生聯合培養項目21個,致力于打造技能人才國際化培育“先行區”。
全面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把技能人才評價權“放”給企業,建立“誰使用、誰評價”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累計組織各類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2.8萬人次,發放各類等級證書2.69萬本。
深化高技能人才與技術人才“貫通互評”,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搭建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貫通互評領域已經擴大到農業、工藝美術、技工院校等8個職稱系列,共有41名技能人才獲得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術職稱。
聚焦技能人才激勵保障
完善“全要素服務鏈”
出臺《加強新時代威海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十二條措施》等文件,實施技能人才培養提升、職業拓展、成長進階、激勵示范四大行動。落實《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企業建立體現技能價值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每年評選一批威海市首席技師、有突出貢獻的技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優秀領辦人等市級技能人才項目,頒發證書,兌現獎勵;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參加專家休假、首席專家進校園、項目評審等活動。為符合條件的100多名高技能人才發放威海“英才卡”,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交通出行等30項綠色通道服務,提升高技能人才自豪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