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鐘鳴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到今天,K1373列車的車窗,大概是修好了。但估計誰也沒想到,這么簡單的一件事,竟然又在輿論場上砸出了一個黑洞,而且大概是修不好了。
咱真是,能為任何事,吵起來。
其實事件本身很簡單:7月2號,K1373列車因為脫線,停了大概3個小時。這是大熱的天,車供不上電,什么制冷設備都沒有,車廂又是密閉的,那里面的空氣可想而知——相信在那一刻,車里的乘客們應該是理解了罐頭里的沙丁魚的感受。
那怎么辦呢,有個小伙子受不了了,就拿安全錘把車窗給砸了,讓車廂通風。后來有關部門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可是網友們過不去啊。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一群人如喪考妣般地跑到有關部門那里哭訴:他這是破壞公物啊!你們應該抓他啊!怎么能只是批評教育了事呢?
他們吹著空調,吃著冷飲,敲著鍵盤:悶3個小時怎么了?那誰誰誰當年悶了3天呢!全車這么多人,就你悶,別人怎么不悶?對這種事,老祖宗早有明訓,“心靜自然涼”,你自己心不靜,怎么能怨沒空調?
更絕的是這種:以前火車里壓根就沒空調,甚至沒風扇,那時候,老一輩是怎么過來的?就你們年輕人嬌氣?
大哥,有沒有一種可能,以前火車是沒空調,但以前火車的車窗是能打開的。
現在車窗造成封閉式,他們表示,這是為了安全,可以理解;但現在車廂里裝空調,他們表示,這沒關系,以前沒空調也照樣過。
以前沒空調確實照樣過,以前沒火車不也照樣過嗎。您騎馬出門就得了唄。
這些人的存在,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人類的悲喜它永遠也不會相通。
他們竟然都不想想,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都有可能成為那列火車上的一員。他們竟然連這么一件簡單的事,都要無限地上綱上線,上升到“公與私”甚至“善與惡”的高度,仿佛此例一開天下鐵路將再無寧日,人人只顧自己社會秩序將走向崩潰。
可是反過來想想,他們說的也并不是全無道理。畢竟這個新聞一出來,另一些人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稱這位砸車窗的小伙子是“英雄”,他的行為是拯救全車人的“義舉”。他們甚至氣勢洶洶地質問有關部門:你們怎么能對這位英雄批評教育呢?
我的老天爺,不批評教育還能怎么,送錦旗嗎?
要知道,如果這一次的砸車窗,被表揚甚至被鼓勵,那么下一次,有人可能停車2小時就砸窗了,再下次可能停車1小時就有人砸……直到最后,總有一天,可能列車臨時停車5分鐘,就有人“擔心長時間停留太過悶熱”而砸窗。
那還有沒有王法了?
所以,這個事情,可以不罰這個小伙,但也不能表揚他。只能是批評教育。
可不要小看這個輕描淡寫的“批評教育”,因為它代表了一種中庸的處事方式:
小事一樁,可以理解,下不為例。
你看,只有12個字,就能把這事說明白,還不夠一條彈幕的長度。然而,這種本應成為主流態度的中庸態度,在公眾思維日益極化的當下,反而成了最小眾的態度。
于是,為了這么一件小事,我們竟也能吵成這樣。
這說明什么?說明脫線的不只是火車,還有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