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國防報
據外媒報道,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愿與其他歐洲國家討論部署攜帶核武器戰斗機相關事宜。自今年3月以來,馬克龍多次公開提及由法國主導的歐洲“核共享”概念,意圖憑借核威懾能力鞏固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發展路線鮮明
長期以來,核威懾能力在法國國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呈現出鮮明的發展特征。
保持獨立自主特性。法國是歐盟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濃縮鈾提取、核彈制造、發射平臺研發等環節,都具備自主能力。法國擁有56座核電站,本土的歐安諾集團是全球大型核電企業,濃縮鈾產量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導彈研發制造方面,阿麗亞娜集團牽頭研發M51系列彈道導彈,歐洲導彈集團法國分公司負責設計和制造ASMP-A空對地巡航導彈。艦艇建造方面,法國海軍技術制造局主導建造凱旋級戰略核潛艇。航空裝備生產方面,達索集團生產“陣風”戰斗機及曾擔負空射核彈任務的“幻影”2000戰斗機。
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法國在核武器使用決策上自主性較高。例如,英國核潛艇的“三叉戟”導彈依賴美國技術維護,比利時、意大利、荷蘭境內部署的戰術核武器依靠美國戰斗機發射,德國雖擁有能掛載核彈的“狂風”攻擊機,但發射決定權由美國掌握。
具備多維打擊能力。法國曾長期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冷戰結束后,基于戰略威脅評估,法國自1998年起不再部署陸基核武器,不過仍是北約歐洲成員國中唯一保留空基和海基兩種核彈發射方式的國家。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可搭載具備核打擊能力的艦載機,是北約國家中少有的可執行核相關任務的水面艦艇。外媒稱,M51系列彈道導彈與“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使用同類型助推器,法國具備發射陸基核彈的潛在能力。
維持一定數量規模。數據顯示,法國目前儲備約290枚核彈頭,數量較其歷史峰值減少約250枚。法國根據戰略環境變化,遵循“嚴格充足”原則確定核彈數量。馬克龍表示,法國核力量可對潛在作戰對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關鍵目標造成毀滅性破壞。具體配置方面,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共配備約240枚核彈頭,其余約50枚核彈頭由50架“陣風”戰斗機配備。
涉及多個領域
今年以來,在地區局部沖突持續、美國調整對歐洲政策及國際安全形勢復雜的背景下,法國推進核威懾能力建設的動作加快。
推動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今年3月,馬克龍在視察東部地區的盧克索伊空軍基地時宣布將對該基地進行翻修,包括重新建造機庫、延長加固跑道和打造現代化后勤設施,使其成為法國第4個具備核威懾能力的空軍基地。該基地指揮官表示,2035年升級完畢后,基地規模將擴大一倍,可容納50架“陣風”戰斗機。同時,基地將配備1000名技術人員,以實現15分鐘更換彈射座椅、60分鐘更換發動機的效率。
導彈研發建設不斷提速。經過6次試射,最新的M51.3型彈道導彈計劃于今年服役。有法媒報道,M51.3型彈道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射程約1萬千米。該導彈主承包商阿麗亞娜集團透露,鑒于M51.3型彈道導彈的使用壽命僅15年,下一代M51.4型彈道導彈的設計研發已提上日程,將著重提升突防能力,以跟上未來反導技術發展。此外,今年1月,法媒還披露ASN4G高超音速核巡航導彈研發進展。該導彈代號“普羅米修斯”,將搭載新型超燃沖壓發動機,飛行速度達6至7馬赫,射程超過1000千米,采用特殊隱身涂層,并內置電子戰對抗配件,預計2035年投入使用。
核打擊平臺逐步更新。2024年3月,法國海軍在瑟堡造船廠舉行第三代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鋼板切割儀式,標志著該級潛艇正式開工建造。據悉,該級潛艇將替代現役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預計2026至2027年完成組裝,2030年前后下水,2035年交付。按計劃,法國將建造4艘該級潛艇,旨在將水下核威懾能力維持至2080年。近日,法國達索集團首席執行官表示,該公司計劃生產的“陣風”F5型戰斗機將配備更強發動機、改進雷達及傳感器系統,并具備控制“神經元”無人機的能力。首架“陣風”F5型戰斗機預計2027年交付。同時,法國與多個歐洲國家聯合研發的第六代戰斗機“未來空戰系統”,也將具備空射新型核彈能力。
面臨諸多挑戰
外媒稱,在未面臨直接核威脅的情況下,法國加快核武器建設,并推動歐洲“核共享”,意在促進歐洲防務自主。
法國作為歐洲防務自主的主要推動者,一直以來嘗試采取多種手段整合歐洲軍事力量,并未取得顯著效果。如今,法國依托自主核威懾體系再作嘗試,希望在歐洲國家對美國“核保護傘”的可靠性產生疑慮的背景下,將歐洲“核共享”概念打造為推動歐洲防務自主的重要舉措,并借此強化自身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權。然而,這一戰略構想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采購和維護成本高昂。法軍報告顯示,2019至2023年,法國核武器開支總計約250億歐元(約合290億美元),2024年達66億歐元,約占當年國防總支出的14%。其中,1枚ASMP-A空射戰術核彈采購價達1500萬歐元,ASN4G高超音速核巡航導彈價格預計達3000萬歐元。此外,目前50枚核導彈年度維護費用超過1.5億歐元。在經濟增長乏力、民生需要改善的背景下,法國政府難以將大量財政資源用于核威懾能力建設,這將給歐洲“核共享”戰略構想的長遠規劃帶來巨大不確定性。
其次,武器平臺性能存疑。近期,執行空射核彈任務的“陣風”戰斗機作戰效果受到外界質疑,其若無法按照預期執行空中核打擊任務,不僅會削弱法國自身核威懾的有效性,還直接影響構建歐洲聯合核威懾體系的預期效果。
再次,國際輿論壓力較大。法國持續提升核威懾能力、推動歐洲“核共享”的行為,被外界認為增加全球“核擴散”風險,可能引發核對抗升級,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張 玨)
(中國國防報 2025年7月9日第四版)
責任編輯:孫晨姌
轉自:滾動播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