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丹 李秩欣 李淑娟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西銘礦生產技術部辦公室內,主任工程師張鵬與團隊成員正圍繞巷道設計圖深入研討。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設計調整——復用227米舊巷道,最終為礦上節省45萬元。
這一成果并非個例,而是西銘礦積極踐行山西焦煤“強經營”戰略,全面開啟深度變革的生動寫照。截至今年5月底,通過開展覆蓋生產設計、機電管控、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行動,該礦已累計創造超400萬元的經濟效益。
精準設計,筑牢降本增效“第一關”
降本增效,源頭治理至關重要。西銘礦將生產設計作為成本管控的首要環節,秉持“經濟、安全、技術”一體化原則,對設計方案進行全方位優化。
張鵬指著圖紙介紹:“49708軌道巷巧妙復用原有227米巷道,大幅減少主材消耗;推廣300米大采長工作面和9#煤49710邊角煤無煤柱開采技術,既降低井巷工程量,又顯著提高資源回收率。”
成本管控不僅體現在設計圖紙上,更延伸至井下現場。這個礦企管部將動煤總成本按月分解至各生產區隊,各隊組據此精準制定用料計劃。西銘礦企管部部長蘆鋒強調:“能復用的絕不領新!”對于人為損壞或維護不當造成的損耗,將嚴格追究責任。
這個礦技術部著重抓好主材回收復用工作。張鵬表示:“我們根據生產計劃下達主材回收任務,并在月末進行統一考核。回收的工字鋼經加工后,可用于制作順巷臺棚、水倉蓋板、軌距卡子等。”西銘礦供應部回收組組長張高峰感慨:“以往回收物資常積壓,如今從綜采面回收后直接送往掘進面使用,庫存流轉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通過精準退租閑置單體液壓支柱,有效避免租賃費浪費。一系列有力舉措,使源頭管控在5個月內創造114萬元效益。
機電挖潛,“一度電”“一個件”里淘真金
作為能源消耗和裝備投入的重點領域,機電系統是降本增效的關鍵“戰場”。西銘礦機電部部長解旭輝帶領團隊,圍繞電、設備、配件三大核心指標精準施策,取得顯著成效。
“耗電大戶”如何省?技術節能+錯峰用電是法寶。解旭輝給記者細數技術手段,“我們在大型機房加裝電容補償裝置,提升功率因數;為井下大功率設備配備變頻器,降低空載損耗;根據煤層硬度調整采煤機轉速,減少電流沖擊。”
同時,充分利用電價政策,合理安排生產與檢修時間,實現“采煤趕平谷,檢修排高峰”。4月份成績最為顯著,電力支出較考核指標直降225.53萬元。
在設備租賃費控制方面,礦上立下硬規矩:綜采面45天內、掘進面15天內完成設備回撤。解旭輝表示:“48702工作面5月底完成拆除,若停租手續順利辦理,每月可節省200多萬元。”
針對智能化設備配件成本高、故障多的難題,他們“兩手抓”:一方面加強職工技能培訓,從源頭減少故障發生;另一方面推行“交舊領新、修復改制”制度。1-5月,僅投入2.14萬元材料配件,就修復價值22.87萬元的配件。機電領域累計降本超300萬元,為企業“強經營”提供有力支撐。
全員發力,匯聚增效創益“大能量”
降本增效并非某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西銘礦將其轉化為全體職工共同參與的行動。
供應部一級專員王卿的手機里,“井下材料管理群”消息不斷。“材料員每日緊盯現場材料消耗情況,實現動態跟蹤、精準調配和回收復用。”王卿介紹,在采購環節建立“最低價”機制,嚴格把控新材料審批,“有舊料可用,堅決不新增”。回收更是精細到管卡子、彎頭、密封圈等小配件,“成套回收復用,更省錢!”
這種精打細算的理念已深入基層各個角落。開拓一隊材料員武富說:“以前憑感覺估算用料,現在跟隊里商量好計劃,領料有清單,庫存記臺賬,明明白白。”設備回收后,他總會先詢問使用人員:“哪里壞了?換個配件能否繼續使用?”
如何激發全員熱情?考核激勵是關鍵一招。礦上將降本指標層層分解,人人頭上有指標,千金重擔大家挑。“成本與收入直接掛鉤,下井回收物資就能加分,加分就意味著增加收入。”蘆鋒道出激勵機制的核心。企管部還牽頭成立“四部門”議價委員會,嚴控非生產、非安全、非民生支出,確保“該投的投,不該花的一分不花”。蘆鋒總結道:“成本管控是系統工程,從生產設計到設備維護,從物資領用到辦公點滴,離不開全員協同。一支筆一張紙,都要愛惜。”
從生產設計的源頭“摳”效益,到機電管控的精準“挖”潛力,再到全員參與的精細“算”成本,西銘礦構建起“技術+管理+結構”三位一體的降本增效新機制。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市場挑戰的務實之舉,更蘊含著對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啟示:企業經營沒有“小賬”,只有不會算的賬;沒有“小錢”,只有不會省的錢。
當每一名員工都成為“經營能手”,當每一個環節都注入“效益基因”,企業的競爭力自然水漲船高!
來源: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西銘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