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海軍特色醫學中心承辦的“2025年癌痛全程管理精準能力提升項目(PMT)”培訓班在上海成功舉辦。與此同時,海軍特色醫學中心成立了全國首個癌痛專病管理中心并投入運營,該中心整合腫瘤科、麻醉科、放療科、介入科、藥劑科、心理科、骨科、急診、ICU等多學科力量聚焦癌痛這一長期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核心問題,通過整合頂尖資源與前沿理念,構建起國內領先的癌痛精準化管理體系,是癌痛規范化治療與人文關懷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成立儀式上,來自全國的腫瘤診療領域專家、衛健部門領導及醫護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癌痛管理前沿理念,見證全國首個癌痛專病中心正式啟航。
領導致辭
政策賦能與戰略布局,開啟癌痛管理新征程
會議由海軍特色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周文麗教授主持,她對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教授及醫護同仁表示歡迎。海軍特色醫學中心領導、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健康委張戎副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支持與康復治療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杰軍教授為啟動會致歡迎辭,并高屋建瓴地總結了高水平癌痛專病中心成立的重要意義,表達了對癌痛規范化、全程管理的高度重視。
周文麗教授
海軍特色醫學中心領導在致辭中強調,癌痛專病中心的成立是響應國家政策、完善腫瘤綜合診療體系、提升專科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中心將聚焦癌癥規范化、專業化、多學科協作管理,填補國內癌痛精準化管理的空白,全力打造癌痛規范化診療標桿。
張戎副主任表示,海軍特色醫學中心被列為國家衛健委“癌痛全程管理精準能力提升項目”國家級試點單位,將推動區域癌痛管理能力實現整體躍升。他指出,項目將以社區為基礎,強化規范管理、上下聯動服務及多學科(MDT)支持,推動基層醫療接軌國內癌痛管理標準,為長寧區百姓健康福祉注入新動能。
張戎副主任
王杰軍教授指出,目前在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其中惡性腫瘤疾病負擔嚴峻,而疼痛是患者最迫切需解決的臨床問題。以癌痛專病中心為紐帶,整合腫瘤科、疼痛科、康復科、營養科及護理資源,借助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實現精準評估與動態干預,更好地全程管理好癌痛患者。
王杰軍教授
隨后,各位專家領導上臺,一起點亮屏幕見證癌痛專病中心成立,由海軍特色醫學中心領導和王杰軍教授為癌痛專病中心揭牌,并與全體專家合影,記錄這一里程碑的時刻。
PMT項目開班
標準化培訓+基層賦能,打造癌痛管理“種子團隊”
2023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啟動“癌痛全程管理精準能力提升項目”,計劃5年內遴選60家醫院作為項目示教單位,完成1500家醫療機構培訓工作。海軍特色醫學中心于2024年11月躋身40家示范單位之列,成為上海市入選此項目的3家醫療機構之一及海軍范圍內的唯一代表,在癌痛規范化管理方面的領先水平獲得了國家級的認可。
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中心代表夏園麗老師指出,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科教興國戰略,為醫療衛生領域提供人才支撐,而該項目作為示范工程,通過開展相應調研、編寫標準化教材、遴選合作單位,助力基層醫療機構組建腫瘤科、疼痛科等多學科診療團隊,并聚焦資源下沉,將三甲醫院成熟技術向基層延伸,優化頂層設計,同時建立專家-學員互動機制,鼓勵臨床經驗分享。她強調,為保障培訓質量,將注重實效性,結合案例教學與互動反饋,確保學員掌握全流程管理技能。
夏園麗老師
國家衛健委疼痛醫學專家委員會主委樊碧發教授在PMT開班導學中強調,智慧醫療是學科發展的關鍵,期待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基層醫療組織能力,搶占技術先機。針對項目成效,他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國家級培訓需有實質性成果,需通過“回頭看”機制檢查課程質量與學員技能掌握情況,避免形式化;并指出,項目一對一幫扶難度大,借助智能化手段形成可推廣模式,覆蓋上海、華東乃至全國,切實提升基層癌痛管理水平。
樊碧發教授
隨后由各位領導、專家共同為海軍特色醫學中心癌痛專病管理師資團隊頒發了師資證書。
專題研討
技術賦能與模式創新,重構癌痛管理生態鏈
在海軍特色醫學中心曹建平教授的主持下,與會專家在研討會中就癌痛全程管理與癌痛專病中心建設展開了分享與討論。王杰軍教授以《癌痛精準化管理引導發言》為題,系統闡述了我國癌痛管理現狀與突破路徑。
根據權威數據指出,我國腫瘤晚期患者癌痛發生率高達80%,其中約30%為重度疼痛,而50%~80%患者對現有治療不滿意。基層醫院技術匱乏與大醫院資源集中矛盾突出,中國在亞太地區疼痛管理質量排名中僅列第15位。他強調,癌痛管理作為關鍵環節,亟需突破晚期患者“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認知誤區。
針對專科建設路徑,王杰軍教授提出以“癥狀導向”的創新模式,傳統按疾病類型建設專科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而以疼痛為切入點,整合診斷、抗腫瘤治療、康復、營養管理、護理及心理支持,可帶動全學科發展。他呼吁利用互聯網醫療、AI等技術,推動三階梯原則從“標準化”向“精準化”升級。
針對癌痛管理中的疼痛危象,王杰軍教授表示正在完善全國性共識,未來將重點探索居家管理路徑。建立統一的診斷標準與處置路徑,是提升全國癌痛管理水平的關鍵。
王杰軍教授
隨后,海軍特色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周文麗教授以《癌痛專病中心工作計劃》為題,系統闡述了中心未來幾年的戰略布局,強調以患者需求為核心,通過多學科協同、技術創新及基層賦能,構建癌痛管理新生態。
她指出,癌痛專病中心將打造集臨床診療、科研創新與教學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癌痛管理平臺,響應國家戰略,推動診療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由分管院長牽頭,聯合腫瘤科、麻醉科、放療科、骨科、心理科、康復科、急診和ICU等十余個科室形成多學科協作網絡,藥劑科提供藥物指導,專病護理團隊負責篩查與宣教,形成“診療-科研-教學”一體化閉環。
目前,該中心已開展靜脈PCA、鞘內泵、骨水泥等新技術,并計劃引入AI輔助癌痛評估系統與癌癥患者管理數據云平臺。基于前期經驗,中心將癌痛全程管理延伸至上海7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標準化培訓實現同質化診療,促進雙向轉診。另外,計劃通過科普視頻、公益講座等形式提升患者認知,幫助患者科學管理疼痛,助力實現“活得長,更要活得好”的目標。
周文麗教授展望,中心將在3~5年內建設成為癌癥全程管理示范中心、危重癌癥患者救治平臺及癌痛管理新技術醫教研基地。
會議尾聲,參會人員參觀了海軍特色醫學中心癌痛專病中心,了解了中心配備的專業設施和先進技術,并對中心的腫瘤治療和癌痛管理工作做出高度評價。
結語
全國首個癌痛專病中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癌痛管理從標準化”邁向“精準化”的關鍵跨越。這一里程碑式突破,不僅直面80%腫瘤晚期患者的生存痛點,更以多學科協作與智慧醫療為雙輪驅動,整合10余個科室資源,引入AI輔助評估與數據云平臺,推動區域癌痛管理能力整體躍升。
撰寫:Zelda
審校:Zelda
排版:Zelda
執行:Zelda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