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介入式腦機接口的信號
在患者腦內精準躍動
當國家級腦積水診療技術的火種
從福建燃向全國
當最新一代頭部伽瑪刀的射線
為千余名腦腫瘤患者免去開顱之苦
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的八年征程
正是一場關于“精”與“新”的醫學革命
以技術創新為引擎
在腦科醫學領域開疆拓土
以患者需求為航向
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診療全流程
作為福建省內腦科醫學領域的“新勢力”,從尖端科研突破到普惠基層醫療,這家醫院如何實現“創新”與“服務”的雙輪驅動?近日,記者走進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對話院長林志雄,揭秘其“創新優質服務”背后的戰略布局與民生溫度。
一起來看
記者
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以下簡稱“福建三博”)以“博醫、博教、博研”為辦院模式,建院8年來不僅成為業界公認的“技術高地”,更在百姓中贏得廣泛口碑。請問這一模式如何推動醫院取得今日成就?
林志雄
在“博醫”方面,醫院以精益求精的技術立身。8年來累計完成近4000臺手術,其中70%為復雜的四級高難度手術,圍手術期死亡率嚴格控制在5‰以內(顯著低于國際標準的1-2%),展現卓越的臨床實力。醫院在疑難病例診療領域表現突出,每年收治難治性腦積水、難治性帕金森及腦炎病例均超100例,同時難治性癲癇的治療也獲得廣泛好評。
在“博教”方面,作為一家學院型三級腦科專科醫院,醫院不僅有學科帶頭人統招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構建高層次醫學人才梯隊,更通過開辦“腦積水”等專項學習班,將“博醫”獲得的臨床經驗轉化為教學資源,在臨床一線培養實戰型人才。
林志雄開展病例教學
在“博研”方面,其理念是“臨床痛點就是科研起點,博研為博醫服務”。醫院與南開大學合作開展的“介入式腦機接口”,將臨床問題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提升。例如,針對腦積水患者反復感染難題,科研團隊改良腹腔端外置分流裝置,將患者治療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該創新成果現已在全國推廣應用。
這種“醫教研”深度融合的“三博模式”,打破了社會對民營醫院“重營銷輕技術”的偏見,也將繼續帶領福建三博在神經專科領域攀登新的高峰。
記者
6月那臺轟動醫學界的“介入式腦機接口手術”,由您和段峰、吳成翰教授團隊共同完成。能否詳細介紹這項開創性手術?
林志雄
這項手術的創新突破在于采用微創血管介入技術替代傳統開顱手術。通過將支架電極送達患者頭部運動皮層附近的矢狀竇,構建“中樞-外周-中樞”閉環反饋系統,幫助偏癱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遠超傳統開顱手術方式。術后,患者經過訓練實現了自主抓握功能的改善。
項目團隊正在為受試者開展介入式腦機接口手術
記者
除這項開創性技術外,福建三博在神經調控領域還有哪些特色技術?
林志雄
我們構建了多維度的以神經調控技術為核心的神經功能修復體系: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已幫助帕金森患者有效控制震顫癥狀;脊髓電刺激術(SCS),與腦機接口技術協同助力截癱患者恢復部分運動功能及昏迷促醒;迷走神經刺激術(VNS),為難治性癲癇患者提供創新治療方案……這些前沿技術正在改寫腦卒中、偏癱、癲癇、漸凍癥等神經系統難治性疾病的治療范式。
記者
據了解,福建三博在腦轉移瘤綜合治療領域已逐步形成特色專病優勢,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林志雄
腦轉移瘤的治療絕非“一刀切”,需要“一人一策”,病灶數量、體積、位置、全身狀況等因素共同決定了治療方向。
福建三博基于國內外權威指南與豐富臨床經驗,建立了涵蓋伽瑪刀、鞘內化療、分流術、外科手術、靶向治療等技術的綜合治療體系,為每位患者量身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現每年接收患者近200例。
值得關注的是,我們正在重點推進兩項國內先進臨床研究:一是CAR-T細胞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T細胞,使其變身“腫瘤狙擊手”,能夠精準識別并清除腫瘤細胞;二是腫瘤細胞自體個性化免疫療法,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降低傳統放化療的副作用。
記者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是神經外科四大微創技術之一,福建三博伽瑪刀治療腦腫瘤已積累超1000例經驗,能否具體介紹這項技術?
林志雄
伽瑪刀代表著“毫米級”的精準外科技術。這項技術通過201束鈷60射線聚焦靶點,誤差控制在0.15毫米內(相當于兩根頭發絲),尤其適合處理深部小型腦腫瘤。
福建三博最新一代頭部伽瑪刀具有三大臨床優勢:首先是“無創”特性,避免開顱風險。去年我們為一位82歲高齡聽神經瘤患者實施治療,單次照射后,1年后復查,腫瘤縮小60%且完全保留聽力功能,患者日常生活未受影響。
其次是“功能保護”優勢,針對腦干、視神經、運動區等關鍵區域的腫瘤,我們創新采用分次分割治療方案,使運動功能區腦膜瘤患者五年生存率達到92%,且無一例出現神經功能損傷。
第三是“智能化”特色,自2020年10月開展伽瑪刀診療以來,我們運用無框架定位面膜、AI圖像導航等創新技術,已累計治療1200余例患者,據隨訪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患者都獲得了理想治療成效。
患者進行伽瑪刀治療
記者
福建三博的“王牌專病治療技術”——難治性腦積水綜合治療有何成績可以分享?
林志雄
腦積水是福建三博的特色診療病種。2020年,我主編并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介紹腦積水疾病的專著《腦積水》,涵蓋腦積水的生理、病理、規范診療及新技術應用。今年,我將和國內20多位專家共同推出新著《解析難治性腦積水》,針對臨床復雜病例提出具有創新性的中國解決方案,為更多臨床醫生答疑解惑、提供破局思路。
在學術推廣方面,2021至2024年間,福建三博連續承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腦積水新進展學習班”,累計培訓全國近200名醫師,其中公立三甲醫院骨干占比達三分之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院創新的“腦室腹腔分流術腹腔端外置技術”入選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項目,標志著該項技術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已獲得國家級認可。其相關研究成果同步發表于國際SCI期刊,為腦積水治療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選擇。
記者
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的腦健康問題備受市民關注。福建三博如何響應我省“福見康養”幸福養老體系建設并進行相應布局的?
林志雄
我們圍繞老年人腦健康構建了“早篩-干預-照護”全周期服務體系。在早期篩查環節,推出“腦健康體檢套餐”,其中“998元阿爾茨海默病血液檢測”通過檢測4項特異性生物標志物,30分鐘即可獲得篩查結果,價格僅為市場同類產品的1/4,實現對老年癡呆的早期檢測與干預。此外,系列的腦健康產品把守著預防腦疾病的大門。
在居家醫養方面,我們積極響應福建省“家庭床位”政策,于2025年7月通過福州市家庭病床服務資質認證。針對腦外傷、腦卒中康復期、造瘺口患者、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等失能、半失能人群,我院組織專業醫療團隊,提供上門護理、康復訓練等一站式服務。
這種“政策引領+服務下沉”的模式,既發揮了我們在神經專科領域的技術優勢,又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向社區和家庭延伸,切實筑牢了老年群體的腦健康保障防線,真正形成閉環的創新性分級診療模式。
記者
醫療服務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福建三博的醫療技術,大家有目共睹。那么,醫院是如何將“潤物細無聲”的服務理念融入進日常診療的?
林志雄
我們的服務理念體現在三個維度:在醫德建設方面,醫院持續加強醫德教育,每年收到表揚信、錦旗等達數十封/面;在費用管理上,所有診療項目價格全公示,主要手術費及檢查費均低于三甲醫院;在服務體系構建中,實行無假日預約制度,門診患者通過預約制可以實現“零等待就診”,有效降低患者時間與經濟成本。
林志雄收到患者贈送的鮮花與感謝信
當然,福建三博有著更大的服務架構,即“三個圍繞”:后勤圍著醫療轉,醫療管理圍著醫生轉,醫生圍著病人轉,由此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閉環管理。
這些“潤物細無聲”的實踐,讓醫院連續7年的患者滿意度達95%。
結語
八年前,當林志雄帶著首都醫科大學的教授聘書從北京南下福州時,福建的腦腫瘤患者還在輾轉北上廣求醫。如今,福建三博的手術室里,伽瑪刀精準清除深部腦腫瘤的軌跡與腦機接口的神經信號流在空間中交錯,勾勒出中國神經醫學的嶄新圖景——這里沒有傳統醫療體制的桎梏,只有對生命的敬畏與擔當。向上攀登技術高峰,向下扎根民生需求,或許正是“三博模式”最生動的時代注腳。
全怡月 蔡志良/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