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升高中的關鍵節點,一些高中的招生都分所謂的“統招生”與“分配生”,其實說白了就是兩種招生方式,既承載著教育選拔的功能,也寄托著教育公平的愿景,共同構成了高中階段招生錄取的核心體系。最近很多人問到“統招生”和“分配生”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就來簡單地談一談:
統招生,顧名思義就是統一招生。是高中學校招生中最傳統、最直觀的錄取途徑,其核心要義在于“統一標準,擇優錄取”。每年中考成績出來之后,高中學校會根據自身的招生計劃劃定一條統一的錄取分數線。這條分數線如同一條分界線,達到或超過該分數線的學生,便能夠被正式錄取,這種方式錄取的學生稱之為統招生。舉個例子,假設某高中在某地區招生人數為80人,那么該地區中考分數排名第80的學生分數就是這所高中在該地區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不過現在很多重點高中都會提前預錄,所以統招生分數線并不是招生計劃里面人數排名的分數。假設黃岡中學今年在麻城市計劃招生80人,有60人已經在今年4月份被黃岡中學提前預錄了,那么剩下的20個名額才會根據中考成績排名錄取,這個時候黃岡中學在麻城市的最低錄取分數就是麻城市中考排名第20的學生分數,而不是排名第80名的學生分數。
與統招生不同,分配生制度的設立,更側重于推動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當然分配生只是在一些重點高中才會有。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背景下,重點高中的招生名額往往被一些重點初中壟斷,普通初中尤其是偏遠地區或薄弱學校的學生,即便努力學習,也可能因競爭激烈而難以進入重點高中。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分配生制度應運而生。教育部門會將重點高中的部分招生名額,按照一定的規則分配到各個初中學校。
跟統招生統一劃線不同,分配生的錄取分數線沒有統一劃分,不同初中分數線不一樣。像蘄春一中今年統招生分數線是728.8分,而分配生最低分數線是687.65分。不是說分數線達到了687.65分就能進入蘄春一中就讀,而是要看所在的初中學校。假設蘄春一中給某所初中的分配生名額是10個,那么這所學校分配生分數線就是從蘄春一中統招線往下排,排名第十的學生分數就是蘄春一中在這所初中分配生分數線,也稱之為這所初中的校線。
一般的分配生比例都是一樣的,按照這所學校實際人數來計算的。由于各所學校成績不一樣,分配生分數線往往相差很大,像黃梅縣,考得好一點學校跟差一點的學校黃梅一中分配生分數線相差三四十分。分配生制度意味著,即使在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學校,中考成績一般,但是只要學生在本校排名靠前,即便其成績未達到統招生的分數線,也有機會憑借分配生的身份進入重點高中。分配生制度就像是一座橋梁,為更多學生搭建起通往優質教育的道路,減少了因學校差異導致的升學不公,促進了初中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各學校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其實分配生制度跟高校招生里面的專項計劃很像,都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只不過高校專項計劃針對的是農村貧困和民族地區考生推出的特殊高考招生政策。假設今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湖北省物理方向的最低分數線是683分,但是肯定有部分高考成績低于683分的學生通過專項計劃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統招生和分配生作為初中升高中的重要途徑,承載著不同的教育使命。統招生保障了優秀人才的選拔,分配生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均衡。而且分配生比例越大,掐尖程度就會越小,普通高中才會有更多優質的生源,高考成績可能就會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