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陵川號兵韓富昌,犧牲時19歲!”……這是“太行思政”首堂課“領航——號聲嘹亮響太行·思政一體育新人”中的動人一幕。課堂上,7名身著褪色軍裝的學生依次起立,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報出一個個名字與年齡。
近年來,太原師范學院積極探索思政育人的新路徑,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為突破口,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把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串”起來
“以前總覺得思政課很深奧,但是今天圍繞‘恢復吹號制度是否有必要’進行分組辯論,才發現原來思政課也可以這么貼近生活。”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第一中學校學生程子珩說。
如何破解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各管一段”“重復交叉”的難題?太原師范學院集聚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中小學思政課骨干教師、黨史研究學者、博物館館長等,牽頭建立“1+N”常態化管理機制,構建“高校理論引領—中學實踐轉化—小學啟蒙奠基”的一體化育人體系。
有了體制機制后,學校依托聯盟單位力量成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個一體化教研組,開展聯合研訓、專題研訓。“自年初以來,教研組已經開展近30次線上線下教學研討活動。”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汾東學校道德與法治備課組組長蘭春燕說。
“一體化的關鍵就是‘同題異構’。”太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白明東說,“根據不同學段學生成長規律,教研組以國家課程目標要求為指導,始終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圍繞同一主題針對性設計教學內容。”
太原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怡說,小學階段以現場模擬、探寶等形式培養情感認同,初高中階段結合歷史事件深化理論認知,大學階段引導學生從時代使命的角度出發思考責任擔當。
讓全學段思政課堂“活”起來
“思政課不能局限于課堂中教師的說教,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太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李立說。
教研團隊帶領學生在“行走”中學習,讓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在中小學學段的課堂上,學生們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以尋寶探秘、參觀展覽、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沉浸式體驗,讓思政課堂更加生動鮮活。
大學生們走進陵川縣,參觀王莽嶺紅色印記展,聆聽盲人曲藝隊說唱,感受錫崖溝掛壁公路的奇險壯觀,在學校思政教師的帶領下,體會“人民至上”的深層意蘊。
“這幾天看到的風景、聽到的故事都在告訴我什么是真正的為民情懷。”返程路上,2023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劉慧芝堅定地說,“畢業后我要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貢獻力量。”
“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設計達到了‘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教育目標,思政課堂真正‘活’起來了。”趙怡說。
將“太行思政”品牌“立”起來
思政聯盟充分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等蘊含的思政元素,打造“太行思政”大思政課品牌,讓思政教育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我們計劃成立‘太行思政’研究院,系統設計大思政課內容形式,打造高質量且具有山西特色的思政學科課程群。”白明東說。
“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打造20家不同主題、形式多樣的‘大思政’研學實踐基地,打造一批‘思政課程+實踐課程’優秀案例。”趙怡說。
建好思政教學優質課、精品課、優秀案例資源庫,逐步形成一批優質示范大思政“金課”、產出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孵化一批高水平教學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質量智庫咨政報告、培養一支優秀師資隊伍,這些都是“太行思政”品牌方案中的具體目標。
“學院將立足‘太行思政’品牌建設,全面挖掘山西省地域文化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打造區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太師樣本’。”太原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韓勇鴻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0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蘇峰 楊柳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