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體育館(原山東路體育場),自1952年建成以來已走過70余年的歷程,前后經歷了四次改建,相比于城市新建的各類大型體育場館,這個體育使用面積不到4800㎡的“小場館”并不那么光鮮亮麗,但細窺其中,便能發現老上海人“螺螄殼里做道場,方寸之間做騰挪”的精神,有限的場地經過科學規劃,使得運動主館的設施利用率超過97%,最大限度滿足了城市各類群體的體育健身需求。
如今,黃浦體育館已經深深融入城市的脈絡,巧妙地串聯起校園與社區,精準回應著老少各異的多元需求,既承載著競技賽場上逐夢的熾熱渴望,也包容著日常健身中細水長流的堅持。這里不僅是運動場,更有溫情與智慧,場館的利用率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化作每一平米的健康饋贈,讓每一寸空間都孕育著蓬勃生機;化作每一分鐘的激情點燃,讓每一刻時光都躍動著運動活力。
公益先行,細致服務
在寸土寸金的黃浦區,黃浦體育館實惠的公益收費價格,使其成為了銀發群體、上班族等健身愛好者一致的首選之地。據統計,2024年公益開放共15.2萬場,接待35.2萬人次,其中免費開放5000場,惠及1.3萬人次。
作為公共體育場館,如何將開放時間和場地更細致地劃分、提高場館利用率,是體育館高效運營、打造高質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黃浦體育館堅持把開放時間、公益收費、惠民服務細化到每周。
8月8日全民健身日當天,場館內羽毛球、乒乓球、臺球、攀巖、飛鏢以及健身房等所有運動項目面向公眾全面免費開放,助力全民盡情暢享健身樂趣。在其余時間,場館積極探索落實公益開放舉措:羽毛球場地每周一上午10—12點免費開放,且每周三上午免費為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提供開展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教學活動的場地;乒乓球房每周一、三、五上午10—12點免費開放,同時在市乒乓球協會指導下,每周三下午1—3點專門為帕金森癥乒乓球友免費開放2張球臺用于康復鍛煉,后續將逐步打造“上海市帕友乒乓球活動基地”,形成特色場館品牌。
聯動周邊,共享空間
羽毛球場地一直深受市民喜愛,在場地“一片難求”的呼聲面前,黃浦體育館做到了群眾有需求、場館有回應,自2024年起增加了晚間21—22點的場次。2025年,周二7—9點與周四7—8點的早早場也試點開放,一場場酣暢淋漓的羽毛球運動,幫助大家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抑或是撫平工作一整天后的緊繃情緒。
報童小學、北京東路小學、七色花小學、重慶北路小學、格致初級中學、商貿旅游學校等黃浦體育館周邊6所中小學,因學校規模原因缺少足夠的體育課活動場地,體育館在得知學校困難后主動跨前聯系,充分利用白天的“空閑”時段,為學生提供體育課場地。2024年,周邊6所學校共進行了近1000場體育課教學,場館接待師生4萬人次。
位于黃浦體育館3樓的星之健身房,每到中午都會迎來健身“小高峰”,上班族利用午休時間,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或在力量區挑戰極限,或在瑜伽室里放松身心。而在客流量相對較少的時段,健身房也在拓展與周邊單位進行聯動的方式,讓需要開展活動的企事業單位、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等覓到理想的運動場所——既可以舉辦健康講座,也可以開展豐富的健身活動:團操、運動會、新疆舞、廣場舞、陸上龍舟等。
創新服務,科技賦能
在大力推廣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中,黃浦體育館積極作為、創新服務:2023年全面接入“一網通辦”“來滬動丨健身地圖”平臺,讓市民預訂場館更加便捷高效;自2024年4月起,支持市民使用上海體育消費券,進一步降低了市民的健身成本。此外,承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開展體質測試也是場館惠民服務的重要舉措——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指導中心每周三、五、六開放體質測試服務,2024年,共有63場區市級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和140次體質測試在黃浦體育館舉行,切實滿足了市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節能減排,綠色運營
高效率的場館利用為場地匯聚了旺盛人氣,在這熱鬧景象的背后,不僅需要做好人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更要巧妙解開能耗開支這一復雜的“計算題”,實現場館的可持續發展。
2024年,體育館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減排措施:嚴格執行空調溫度設定規定、優化照明控制策略、加強設備運行管理和職工節能意識教育等,2024年全年體育館電費總額減少近20萬元,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省出來的電費,可用于反哺早晚延時開放時段的能源消耗;體育館與國資公司、周邊商戶等重新進行了緊密溝通協商,對污水費的計價模式作出調整,按照“誰用水、誰排污、誰承擔”的原則進行優化。延長開放是全年365天的工作,因此管理方式必須精細化且科學化,只有想辦法加強節能減排的責任感,才能書寫出公益服務的新定義。
安全護航,牢筑防線
安全始終是黃浦體育館最重要的防線。多年來,黃浦體育館構建了一套全面、細致且動態更新的安全管理體系:一方面,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的人防機制,每月例行安全檢查如同“健康”體檢,節假日時體育館領導班子聯合場館物業重點排查消防設備、通道、用電線路及設備等隱患,遇臺風、暴雨等提前儲備防汛物資并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另一方面,完善物防和技防條件,2024年按消防部門要求完成破窗整改、高配間自動滅火裝置安裝等設施升級,在各樓層醒目位置安裝AED設備并對全員開展操作技能培訓,構建起場館應急救護體系。作為區級綜合性應急避難場所,還定期檢查維護應急設施,配合消防部門開展消防知識教育和實戰演練,提升整體應急處置能力。
賽事引流,打造IP
與南京東路一街之隔的黃浦體育館,擁有體文商旅展融合發展的先天優勢,平均每周至少1場賽事活動的規模,可以讓體育館不斷找出符合場館定位、條件與自身特質的賽事IP。
2024年7月,海峽兩岸跆拳道公開賽暨上海市第十二屆跆拳道邀請賽在黃體館開賽,這是每年一次跨越海峽的體育盛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較量,更是一座溝通友誼的橋梁,通過賽事展現出兩岸四地人民共同的體育精神和人文情懷;2025年6月,申城決綜合格斗冠軍賽暨第一屆“黃浦體育館杯”警用巴西柔術邀請賽在黃浦體育館成功舉辦,抖音、視頻號、咪咕、虎牙等直播平臺及相關話題線上總流量一周內突破1465萬。
黃浦體育館只有450個觀眾看臺,打造IP賽事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做品牌賽事影響力唯有突破線下有形的空間,鑄造線上無形的流量,“小規模”對綜合格斗等交手類項目“拳拳見肉”的比賽來說,卻尤為適合。“要打就來黃體館”,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看比賽,增加互動感與沉浸感,同時聚焦線上流量。今后,體育館將繼續以“體育+”為引擎,努力把體育場館的“流量”轉換為區域經濟的“留量”。
多元拓展,增添新趣
今年5月,黃浦體育館的新鄰居外灘街道市民健身中心正式開放運營。健身中心結合場地條件、周邊環境等因素,采取差異化定位策略,引進了綜合格斗、賽艇與電競三大新興項目。
三家運動中心在空間布局、設施配備、項目設置上精心設計,既可以為專業運動人士提供高標準場地和指導,又可以引導市民嘗試多元化的運動體驗,貼合了當下運動趨勢。
外灘街道市民健身中心著力打造的“10分鐘體育生活圈”,不僅與黃浦體育館一樣秉持公益屬性,在組織賽事和開展聯動上同樣有備而來。綜合格斗中心推出適用于白領、女性、少兒的特色定制課程,賽艇中心依托智能化室內劃船器訓練系統讓公共體育設施服務于專業隊伍,電競中心積極組建社群及舉辦交流賽并邀請專業戰隊教練進行指導培訓,這些高質量的體育服務資源豐富了市民生活,也有助于培育產業生態。
當傳統項目與新興運動相映成趣,黃浦體育館證明了全民健身的密碼不一定要大而全,重要的是讓老百姓都能喜歡運動、愿意運動。過去的一人來健身,可以拓展成一站式全家來健身,未來還將嘗試結合二次元熱潮,同時發揮場館地處南京東路的區位優勢,匯聚核心人流,驅動經濟價值的實現。
回歸到實實在在為市民服務的本真——黃浦體育館的故事,是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微縮景觀,見證著全民健身的熱潮,更是對“人民城市”理念最鮮活、生動的注解。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孫超慧
圖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