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去世后,有的人注意到中央對他一生的高度評價,還有人憂心他的喪事活動安排。當時關(guān)于許世友要求死后棺葬的愿望,南京軍區(qū)高層和中央領(lǐng)導都知道。作為主要負責單位,南京軍區(qū)黨委常委會多次討論這一問題,并向中央做專題報告說明。
時任南京軍區(qū)司令的向守志,通過中央的回復,心里對許世友的喪事安排漸漸有了底。許世友逝世的第一時間,在一旁的南京軍區(qū)首長,就對其治喪活動作出具體安排,如以南京軍區(qū)黨委名義,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發(fā)去請示報告,請示將許世友遺體運回故鄉(xiāng)棺葬。
主持軍委常務(wù)工作的楊尚昆,看后復電作出三點指示:一,后事委托南京軍區(qū)承辦,到時軍委派人去;二,不開追悼會,只向遺體告別,規(guī)格同肖華;三,生平請南京軍區(qū)組織人寫初稿,送軍委審定。
中辦廳轉(zhuǎn)來胡耀邦和小平審閱的有關(guān)決定:一,以中顧委名義,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規(guī)格治喪;二、不成立治喪委員會,成立治喪辦公室;三、不開追悼會,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四、治喪工作由南京軍區(qū)承辦,江蘇省委協(xié)辦。
可以清楚看到,黨中央四條決定和中央軍委三條指示,對許世友的喪事安排有異同,但是對許世友生前最在乎的能否棺葬一事卻沒有只言片語。有些不好說、不好公開的事,只需看它是怎么做的就行。
許世友去世第二天,南京軍區(qū)組成治喪辦公室,下設(shè)總務(wù)、秘書、工程三個處。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中央這是應(yīng)允了許世友念念不忘的棺葬請求。否則要個工程處干嘛?火化了直接往北京八寶山一送不就行了。
殉葬品是幾乎每一個棺葬的人都有的,大別山也有這樣的習俗,以寄托哀思。許世友靈柩中除他戴了多年的手表和天天聽的半導體收音機外,就是三件不普通又不特殊的東西。
一瓶茅臺酒,還備有一只白玻璃制的小杯子。許世友嗜酒如命,到老有肝病也不愿放下酒杯。他有一句名言:“冷酒傷肝,熱酒傷肺,沒有酒傷心呀。”他去世時,中山陵8號的住處還有40多瓶茅臺。有人提出全部隨葬算了,讓老將軍喝個夠,但最后只放了一瓶。
許世友一生勤儉,對吃沒什么要求,家中請客都是上一盆菜吃,喝酒是他為數(shù)不多的愛好。
一支獵槍,從參加舊軍隊算起,許世友持槍戎馬60多年。建國后無仗可打,他就愛上了端著獵槍打獵。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他都打過。
一疊人民幣,零零散散合起來100元。許世友去世前是突發(fā)惡疾倒在家中,隨后被送到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所以沒來得及換衣服。他去世后,家人從他衣服口袋里找出120元錢,拿出其中100元隨葬,是覺著這樣有“實實在在”的寓意。
許世友去世前,總存款是1100元。這差不多是普通工人一年左右的工資。
后來有人得知許世友的這三樣隨葬品后,稱它們大有深意:酒,壯膽;槍,打鬼;錢,買路。許司令有這三樣東西在手,到哪都暢通無阻,選得好啊。
說白了,這些其實都是大家對這位革命一生的老同志的美好祝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