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玉杰律師;
做一輩子刑辯,防一萬人失足……
在刑事案件庭審發問環節,辯護律師的技巧和策略直接影響案件走向,以下是發問時需注意的核心問題及技巧:
一、明確發問目的
1.聚焦有利事實
發問的核心目標是展示對被告人有利的情節(如無罪、罪輕、量刑從寬等),而非全面復述案情。
例如,針對正當防衛、從犯地位、自首立功等情節重點發問,以強化法官對有利事實的印象。
2.避免“幫倒忙”
切忌按公訴方指控邏輯發問,否則可能變相鞏固指控證據。辯護人應通過發問制造合理懷疑,而非澄清事實。
二、庭前準備與預演
1.充分熟悉卷宗
審查起訴階段需深入研究卷宗,找出矛盾點或有利證據,并針對性地設計問題。例如,在非法集資案中,通過發問揭示投資款滾存細節以降低犯罪數額認定。
2.與當事人預演
開庭前需會見當事人,模擬發問流程,確保其了解問題意圖并能準確回答。對可能引發不利答案的問題應回避。
三、發問技巧與策略
1.明知故問
僅提問已知答案且對當事人有利的問題,避免開放性或不可控問題。例如,向同案犯發問時,需確保其回答唯一且有利。
2.拆解復雜問題
將大問題拆解為簡短、封閉的小問題,逐步引導出目標答案。例如,涉黑案件中通過連續發問“是否認識當事人”“是否受其指揮”等,瓦解指控邏輯。
3.兩難問題設計
針對被害人陳述矛盾點設計兩難問題。例如,在強奸案中追問被害人“是否清醒”,無論回答如何均可衍生后續質疑。
4.誘導與合法性平衡
雖禁止誘導性發問,但可通過問題順序設計間接引導答案。例如,先確認筆錄真實性,再針對性提問筆錄中的有利細節。
四、應對不同類型證人
1.敵意證人
態度平和,逐步封堵其退路后再拋出關鍵問題。例如,先問“能否補辦銀行卡”,再質疑“如何被控制銀行卡”,避免直接沖突。
2.同案被告人
分清責任時,采用封閉性問題(如“是否由你主導”);若為共同利益,可允許其解釋以減輕雙方責任。
五、庭審細節把控
1.語言簡潔明確
使用口語化表達,避免法言法語導致溝通障礙。問題應短小精悍,確保合議庭和當事人清晰理解。
2.邏輯性與節奏控制
問題需按時間或因果順序排列,逐步深入。關鍵答案出現后應立即停止,避免畫蛇添足。
3.見好就收
一旦獲得有利答案,迅速結束當前話題,防止對方翻供或解釋。
六、與后續環節銜接
發問需為質證和辯論鋪墊。例如,通過發問揭示證據矛盾點,后續質證時可直接引用庭審回答;或提前為辯護詞中的核心論點埋下伏筆。
總結
成功的發問需結合案件實質、周密準備及靈活技巧,核心原則是 “有利、可控、邏輯”。
律師應像下棋一樣,每一步發問都服務于最終辯護目標,同時嚴守程序合法性。
作者:鄒玉杰律師
九章刑辯創始人,安徽律師門戶網創始人;
亳州律協刑委會主任,金亞太(亳州)律師事務所主任,譙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目標:窮二十年蠻力,救一百條人命!
#亳州刑辯
#亳州市最厲害的刑事律師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