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張忠謀這個名字就像一座大山,繞不過去。他是臺積電的創始人,被人稱為“半導體教父”,一句話就能讓業界抖三抖。
他曾經說過,美國和臺灣要是聯手掐住半導體技術,中國大陸基本沒轍。這話聽起來挺刺耳,但仔細想想,背后有它的道理。
從寧波小子到半導體大佬
1931年張忠謀出生在浙江寧波,那時候中國正亂成一團。他小時候跟著爸媽到處跑,從南京到香港,再到重慶,日子過得挺顛簸。
他爸在銀行做事,家里條件還算過得去,但戰爭讓生活安定不下來。在重慶念中學時,他成績特別好,喜歡自己啃書,像《水滸傳》《西游記》這種經典都讀得滾瓜爛熟。
1949年,他考上了哈佛大學,成了那年新生里唯一的中國人。到了美國,語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樣,但他硬是咬牙挺過去了。
后來覺得哈佛的課程不實用,就轉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學機械工程,1952年拿了學士學位,1953年又拿了碩士。畢業后,他在一家小公司干了幾年,接觸到了半導體這個新鮮玩意兒,覺得這行有搞頭。
1958年,他跳槽去了德州儀器,這家公司當時在半導體圈子里算得上是大牛。他從基層干起,一步步爬到了副總裁的位置。
在那兒,他搞出了不少創新,比如推動芯片降價,用低價搶市場,讓德州儀器成了行業老大。1964年,他還拿了斯坦福的電氣工程博士學位,算是把理論和實踐都抓在了手里。
1985年,他被臺灣請回去當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院長。那時候臺灣想搞高科技,但底子薄,他一回來就帶著團隊琢磨怎么把半導體產業做起來。
1987年,他一手創辦了臺積電,提出了一個很牛的想法:不自己設計芯片,專門幫別人生產。這招等于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了客戶,自己只管干好制造。結果臺積電很快就火了,成了蘋果、英偉達這些大廠離不開的合作伙伴。
2005年他退下來當董事長,2009年金融危機時又回來救場,帶著臺積電渡過難關。2018年,他正式退休,把公司交給下一代,自己過起了低調日子。他這一輩子,基本上就是半導體行業的活歷史,從無到有,把臺灣的科技地位推到了世界前列。
“扼殺中國大陸”這話咋來的
張忠謀說過不少硬話,但這句“如果想扼殺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真的無能為力”特別扎眼。美國從2018年開始就對中國下手,限制高端芯片和設備出口,擺明了不想讓中國在科技上追上來。張忠謀這話的意思是,美國、日本、荷蘭加上臺灣,捏著半導體產業鏈的命門,中國大陸想翻身太難了。
為啥這么說呢?半導體這東西不是光有錢就能搞定的,它需要技術、設備、材料全套配合。臺積電是全球最頂尖的芯片代工廠,能造出3納米這種超級先進的芯片。
美國有設計軟件和知識產權,日本和荷蘭有光刻機這種核心設備,臺灣有制造能力。這些加起來,等于把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卡死了。
張忠謀在業界混了幾十年,太清楚這個行業的門檻有多高了。中國大陸那時候在高端芯片上確實不行,中芯國際最好的工藝也就14納米,跟臺積電差了好幾代。
他覺得大陸就算砸錢,也得花好多年才能追上,而且還得看能不能突破封鎖。畢竟光刻機這種東西,全世界就荷蘭的ASML能造,而ASML得聽美國的,連二手設備都不敢隨便賣給中國。
不過這話一出,爭議就來了。有人覺得他太悲觀了,說中國這些年進步很快,不可能一點辦法都沒有。比如中芯國際雖然比不上臺積電,但也在拼命往前趕,國家還投了好幾百億支持。還有人說,張忠謀這話有點站隊美國的味道,畢竟臺積電跟美國關系那么深,他這么說也不奇怪。
其實他還有另一面看法。他也說過,中國大陸可能會找到自己的路子,意思是完全掐死沒那么容易。這說明他心里也明白,大陸的潛力不是零,只是短期內確實很難翻盤。他這話,既是提醒,也是警告,點出了半導體這場仗有多硬核。
大陸沒垮,臺積電也沒閑著
張忠謀這話說了之后,事情沒按他說的完全走。中國大陸沒坐以待斃,國家從2014年就搞了個“大基金”,投了幾千億下去,支持中芯國際這些企業。
2023年中芯國際搞出了7納米芯片,2024年又弄出了5納米,雖然跟臺積電的3納米還有差距,但已經能用在華為手機上了。華為的Mate 60 Pro一出來,大家都挺意外,沒想到在封鎖下還能憋出這么個東西。
政府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也一直在推,目標是把芯片自給率從2015年的19%提到2025年的70%。雖然沒完全到70%,但50%左右還是做到了。
這靠的是兩條腿走路:一是自己研發,二是跟能合作的國際公司搭上線。像中芯國際這種廠,雖然設備不如人,但工程師們加班加點,硬是把技術往前推了一大步。
臺積電這邊也沒停下。2020年,他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了120億美金建了個5納米工廠,2024年開始生產。2025年又加碼,計劃投1650億美金,建三座芯片廠、兩座封裝廠和一個研發中心。這可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
不過這背后有美國的影子,他們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給了補貼,還要求臺積電10年內不能在中國大陸建廠。張忠謀不太樂意,說美國建廠成本比臺灣高四五倍,工人也不好找,還得從臺灣派人過去教。
有人罵臺積電成了“美積電”,覺得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臺灣的地位反而弱了。張忠謀沒吭聲,但從他的角度看,這可能是沒辦法的選擇,畢竟美國是最大客戶,市場在那兒擺著。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路子越走越寬,張忠謀的“扼殺”預言沒完全應驗。2023年他還講過一句:“半導體自由貿易的時代結束了?!边@話挺有意思,意思是全球化退潮了,大家都在玩自己的牌。臺積電還是老大,但大陸的追趕速度也不慢。
張忠謀退休后挺低調,跟老婆張淑芬搞慈善,捐錢給學校和醫院。2024年他出了自傳下卷,最后一句是:“我是一個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边@話聽著有點蒼涼,但也挺真實。他這輩子,見證了半導體從無到有,也看到了中美這場科技大戲的高潮。
總的來說,張忠謀的話有他的道理,但中國大陸沒真像他說的那樣無能為力。半導體這行,技術是王道,可韌性也重要。大陸靠著國家支持和企業努力,硬是闖出了一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