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享清涼 活力一夏”
如今的山西
正如文旅宣傳語所言
以“25℃的清涼密碼”
吸引著世界來客
然而
當時間拉回到數十萬年前
山西的清涼之下
卻埋藏著一段滾燙的遠古記憶
丁村遺址
那時的山西南部
山巒覆蓋著茂密森林
平原上草木豐盛
湖泊與沼澤星羅棋布
距今約十萬年的早期智人——丁村人
就生活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
以捕魚、狩獵、采集植物為生
丁村遺址出土的納瑪象門齒
上世紀50年代
丁村遺址震撼面世
除了丁村人的生活痕跡外
德永象、納瑪象、印度象化石
也在此出土
成為山西曾經擁有
“熱帶基因”的有力證據
即使到了三千年前的商周之際
這片土地雖已告別純粹的熱帶氣候
卻也可能依舊生活著“南方動物”
龍形觥
商代青銅器龍形觥
用紋飾記錄——
在龍形觥脖頸處的兩側
裝飾著兩只栩栩如生的鱷魚形象
古人稱之為“鼉”(tuó)
鱷魚的頭、爪、背部鱗片
都刻畫得極為精細
成為鱷魚曾在山西存在的證明
叢林中穿梭的象群
除此之外
古籍的文字記載
也提供了更明確的佐證
《孟子》中
“周公相武王,滅國者五十,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記載了上古時期黃河流域曾有象群活動
山西
曾經也是大象的故鄉
龍形觥
無論是十萬年前丁村遺址的象骨
商周青銅器上的鱷魚紋飾
還是古籍中虎豹犀象縱橫的記載
這些看似分散的點
連成了一條清晰的線
它們共同構成了山西從遠古地質時期
延續至人類文明初期的生態證據鏈
大象,曾是山西“原住民”
大象、鱷魚
這些如今只能在南方見到的動物
也曾是山西大地上的居民
它們的存在
無聲訴說著這片表里山河
曾經擁有怎樣一段
漫長而熱烈的“熱帶往事”
這份深埋于化石
銘刻于青銅
書寫于竹簡的記憶
正成為山西獨特地質與生態史
最生動的注腳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