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以來對外都自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但要是真的有人問,第一個中國人是從哪兒來的?只怕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有人說中國人的老祖宗是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人,還有人說我們老祖宗是來自6萬年前的那場非洲大遷徙,還有人發現了非洲智人抵達亞洲時間還早的化石!
科學家拿著化石、比對著基因圖譜吵了幾十年都沒吵出個定論。
到底誰才是中國人的“根”呢?
我們要弄清楚“中國人的根在哪”,主要還得從自己身體里的基因找答案。
就拿男人身體里的Y染色體來說,整個地球加起來算,不管是黑人,白人還是黃種人,只要是男人,身體里就都有這條染色體。
這條染色體是6萬多年前住在非洲的一個老爺子傳下來的。
其他男性傳下來的染色體都在傳承的過程中慢慢消失,只有這個老爺子的染色體依舊“堅挺”。
他們一直在非洲安安穩穩的生活,但后來非洲的氣候變得干熱,樹上的果子也少了。
為了能活下去,他們只能離開老家,一批往北邊兒走,一批往東邊兒走,哪里適合生活就留在哪。
他們結婚生子和不斷繁衍的過程,也是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誕生的過程。
我們中國人的基因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記叫O系單倍群,這東西就是我們黃皮膚的來源。
科學家特地研究過O系單倍群,是大概4萬年前一群擁有O系單倍群的人先到了東南亞,后來又慢慢的往中國來,一部分在廣東,福建等地落戶,成了我們南方人的老祖宗,另一部分從云南,貴州往四川走,在慢慢的向北進,成了北方人的老祖宗。
其實現在的中國人體內幾乎找不到北京人和元謀人有關的基因片段了,反而能找到很多和非洲智人相似的突變點。
科學家特地做了解釋,說這是因為6萬年前從非洲來的那批人實在太“強悍”了,他們靠著非常先進的石器還有打獵能力,慢慢取代了中國大地上原來的古人類。
不過這里面還有個有意思的事兒。
2020年,考古學家在新疆挖掘出了一些人類化石,這些化石的頭骨特別厚,厚到腦殼里能裝下1420毫升的腦子。
要知道,我們的頭骨容量差不多有1300毫升,這些化石比我們頭骨容量還要多上120毫升左右!
這也說明了,可能在非洲智人來中國之前,本地的古人類已經在偷偷“進化”了,不過最后沒競爭過非洲來的那撥人。
但只從基因的角度來看,沒辦法確定我們中國人的“根”在非洲,還得拿“物證”分析才行。
1965年,云南元謀縣的兩個農民種地的時候發現了兩顆牙齒形狀的化石,他們把化石上交之后,科學家立刻拿去檢驗了。
檢驗的結果嚇人一跳,這兩顆牙齒是170萬年前的東西,真正要算的話比北京人還早100多萬年,也是大家課本里都學過的元謀人。
按理來說元謀人也算是我們“求根”的候選人之一吧,但是他們留下的東西還是太少了,不過考古學家一直沒放棄在“根源”上深挖。
2007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河南許昌有了重大發現,他們發掘出了“許昌人”的化石。
科學家花了差不多四年時間,才測出來他們是十萬年前的人種。
這些“許昌人”的頭骨既有北京人的一些特點,又有早期智人的特點。
這就能說明,在非洲智人來中國之前,我們本土的古人類可能正在進化呢,說不定還和別的地方來的古人類混過血。
2015年,考古學家在湖南道縣的一個巖洞里挖出了47顆人類牙齒化石,經過檢測發現這些牙齒是8萬到12萬年前的,比歐洲最早的智人化石還早!
這些牙齒化石和我們現代人的牙齒特別像,簡直可以說是我們的翻版。
這就讓人開始好奇,如果真的按照非洲起源說,智人走出非洲是6萬多年前的事,那么道縣人的出現為什么早了好幾萬年?
難不成是中國大地上早就有“現代人”了?還是說,這些道縣人其實是更早從非洲“分出來”的一支“旁系”?
這不,2024年又有新消息了,安徽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挖出了20多個古人類的化石,還有400多件石器和一堆動物骨頭。
這些華龍洞人生活在30萬年前,但是頭骨和現代人的頭骨非常像:整體比北京人薄點,不過臉沒那么凹,還有一點下巴的輪廓。
更神奇的是,跟著頭骨一起挖出來的石器做得特別精細,有些石頭片薄得能當刀片使,能看出來他們的技術比北京人要好不少。
有了考古學家挖出來的這些化石作為物證,科學家就能慢慢的從里面找線索,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不管是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還是30萬年前的華龍洞人,或者10萬年前的許昌人,中國大地上從來沒斷過人類活動的痕跡。
他們可能不是我們的直接祖先,但卻是這片土地上的老住戶啦,研究價值可高了。
我們身體里的基因確實有非洲那邊的痕跡,可挖出來的那些古老化石也是真的,那我們到底算不算來自非洲呢?
就拿2003年北京周口店旁邊的一個山洞里挖出的一副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來說,科學家從這個人類骨架里提取了DNA。
檢驗報告里寫的很清楚,發現這骨架和現在的東亞人、美洲原住民幾乎是“遠房老祖宗”的關系。
最讓人吃驚的是科學家給這具人類骨架測基因時,沒發現歐洲古人類的基因,但是找出了一堆“未知古人類”片段。
最重要的是這些片段可能來自已經滅絕的東亞本土古人類。
這說明,非洲智人剛來中國那會,本地已經有原住民了,而且兩者還結過婚,有過后代。
還有2022年,科學家測的浙江義烏“橋頭遺址”9000年前的古人DNA,發現他們屬于“古南方人群”,和現在的南方漢人、藏緬語族人群關系特別近。
同時,北方的“古北方人群”和現在的朝鮮半島、西伯利亞人群也有聯系,早在8300年前,北方人南下帶過去打獵的本事,南方人北上也分享了他們種水稻的經驗,基因就這么混到了一起。
其實這件事情很好理解,拿1萬年前的山東人到現在的山東人舉例子,Y染色體的O2單倍群一直占主流,從來都沒斷過。
這就說明,這個過程里雖然有非洲智人進來,但本地人群并沒有被完全取代,雙方處在不斷相融的狀態,畢竟基因是真的,化石也是真的。
我們可以理解成非洲帶來了新的基因,本地的底子也一直在,最后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國人。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人類的演化不是“一條直線”,但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不過考古學家還在繼續找源頭在哪。
比如,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的直接祖先?他們后來去哪了?為什么中間幾十萬年的化石“斷檔”了?
現在關于世界上的第一個中國人到底是“非洲的”還是“本土演化”的問題依舊爭論不休,偏偏兩邊都有證據,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最終的答案還得等考古學家和科學家接著挖化石、測基因來給我們好好講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