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研究院院長、商業思想家吳伯凡老師研讀《周易》多年。“曾經遇到某件事時,嘗試自己起卦,就起到了恒卦?;剡^頭來,那一卦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它讓我保持了一種狀態,就是不慌張。我認為當下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首先是不慌張?!?/strong>
正安康健創始人、《冬吳相對論》主講人梁冬老師推出重磅新作“梁品周易”系列三部曲。在搭檔、老友吳伯凡老師看來——“《周易》已經為它的讀者提供了生活的元劇本,而今天,梁冬又為這些讀者提供了靠近它的階梯?!?/p>
點擊圖片,立即入手
打開《周易》的智慧之門
文/吳伯凡
新物種研究院院長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時事觀察員
《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執行主編
打開《周易》的方式不少,梁冬發現了一種獨到而令人興奮的方式。他以“易”為經,以心(富有個性化的場景想象力)為緯,展現出一幅幅不離日常又超離日常的典型場景,以及場景中個人應該有的境遇與抉擇。
從單爻到全卦,從一卦到錯、綜、復、雜之卦,從場景的空間格局到情境的時間流變,讀者能沉浸式體驗到真實生存的“易”與“不易”。
《周易》與其他書的不同在于,第一,它是“六經之首”,第二,它能指和所指之間存在極端不對稱。
對于古代中國人來說,《周易》就是“神諭”,過去打仗之前占算,諸葛亮、孫子自己算的都不管用,都要用廟算,古人認為那才是天給你的。
天意一定要有解釋,所以《周易》本身就預留了巨大的闡釋空間,甚至是巨大的過度闡釋空間的。這時候你再回過頭來看,它本來是什么,已經不重要了。
比如,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楚國郢都有個人寫信給燕國的相國。夜晚寫信時,燭光昏暗,他便對旁邊持燭的人說“舉燭”,結果嘴上說著,竟也把“舉燭”二字寫到了信里。燕相收到信后,看到“舉燭”二字,理解成要廣開言路,舉薦賢能之人任用他們。后來燕國按此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王陽明也曾經在深陷絕境的時候卜到明夷卦,前五爻都是暗無天日的,最后一爻撥云見日,這就給了他非常強烈的暗示:我的倒霉是我的幸運,不倒霉是老天沒看上你。
每一次更倒霉,他都認為是老天對他的考驗在層層加碼,是一定要讓他成為圣人,所以才會愈挫愈奮,所以才能屢敗屢戰。對這一卦的解讀也就從事實判斷變成了價值判斷。
整個《周易》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價值判斷,我認為這比事實更重要。
點擊圖片,立即入手
“易”的智慧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從直到曲,從粗到細,從靜止到動態的世界。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與歷法緊密相連,所謂“象天法地”,天上叫“象”,地上叫“形”,形是具體的,象是抽象的。會打仗的人要懂地形,還要會看天象。這對于西方人來說是很高級的,但是我們的老祖宗在數千年前就有這樣的智慧。
解經之路,無外乎兩條:“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只有那些很愚笨的人,才會說自己找到了正解,我想,這種人不太多了。
面對“神諭”,謙卑是首要的姿態。孔子讀“易”的故事,正是謙卑解經的典范。這也是為什么我很欣賞梁冬在這套書里的寫作姿態,他戲稱之為“讀書筆記”,雖然在我看來,這套書的價值遠不止于此。
顧炎武的《日知錄》,王夫之的《讀通鑒論》,也是他們自己的筆記,但是我們后人能夠從中看出許多有意思的東西。
我們中國人幾乎沒有人說,“我寫出了體系”,而只是針對眼前的事件發表看法,所以是技術的、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解釋問題的。
很多解經的書,聲稱能告訴讀者《周易》的“真相”,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真相根本不存在。《周易》沒有真相,而且它的價值就在于沒有真相。
《周易》告訴你的是事,而不是物。事是多要素產生的持續反應,《周易》講的是事件、事態,它告訴你這件事具備哪些東西,這一卦里有什么,錯綜復雜。
在解讀古老的經典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實的感受。它是一個事件,是《周易》和“我”之間的事件,它觸動了“我”。我想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這是更重要的事。
點擊圖片,立即入手
我研讀《周易》多年,曾經遇到某件事時,嘗試自己起卦,就起到了恒卦。回過頭來,那一卦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它讓我保持了一種狀態,就是不慌張。我認為當下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首先是不慌張。
因為《周易》已經為它的讀者提供了生活的元劇本,而今天,梁冬又為這些讀者提供了靠近它的階梯。
我家門口有一個階梯,如果沒有那個階梯,我每天要跳上一米七的高墻回家,那可能要練神功才做得到。但是階梯的價值就是,讓我能夠回家這件事情變得一點都不神奇了,每個人都可以上來。
我們好多時候辦不成事,其實是缺少階梯。一件事辦不成,一本書讀不完,都是因為你忽略了階梯,甚至你不知道自己忽略了。
看不見的鴻溝是最大的鴻溝,《梁品周易》這套書,就是在幫助讀者跨越這個鴻溝,讓《周易》的智慧變得可以被抵達。
我認為,這不是一套從頭到尾“讀”的書,而是“用”的書。你需要與這套書相伴,偶爾像老朋友一樣見一次面,在這一刻有一次相遇,你可能會得到一個啟示,并由此從焦慮感切換到緊迫感,讓你有路徑、有步驟、不慌亂地成事。
“易”之為經,不在心外,如果不悉心、潛心地品味、玩味,“易”與你心只能“同歸于寂”;細細品之,隱匿經中的諸多形態、色彩和情勢則一一悄然浮現。
在讀這套《梁品周易》時,你也許就學會了如何在《周易》中品出屬于你自己的真義和真味。
點擊圖片,立即入手
本期策劃:xiaoyu
編輯:蘆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