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2025年7月,南京一網紅店用酸臭溶液洗蝦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該店在外賣平臺評分高達4.9分,月銷量超1000單,卻被記者暗訪發現員工在走廊通道用散發酸臭味的溶液清洗龍蝦,旁邊擺放著標有“草酸AR分析純”的白色粉末。
清洗液多日未更換,發黑發臭仍繼續使用,員工承認每日清洗量超百斤,且龍蝦經化學浸泡后通過外賣平臺銷售。
專家指出,草酸具有強腐蝕性,殘留在蝦體上可能刺激口腔和腸胃,長期攝入會與鈣結合形成沉淀,增加腎結石風險,甚至損害腎功能。
執法部門檢查發現后廚衛生問題嚴重,責令停業整改,店家自行銷毀100多斤問題龍蝦,市場監管部門已立案調查,并要求外賣平臺下架該店。
三刀認為,老百姓下館子吃飯,圖的就是個踏實放心。
可誰能想到,那些在外賣平臺上掛著4.9分、月銷上千單的“網紅店鋪”,背地里干的竟是拿工業草酸給龍蝦“洗澡”的勾當。
事件曝光后,當地監管部門迅速介入,責令停業整改、銷毀問題龍蝦,市場監管部門也立案調查。
按理說,這樣的處理也算及時,但想想這店月銷上千單,每天利潤少說幾千塊,這樣的違法成本,在商家眼里恐怕連“毛毛雨”都算不上。
就算是被曝光后下架整改,等風頭一過換個招牌重新開業,損失的也不過是幾個月的營收,比起長期用草酸洗蝦帶來的暴利,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要讓商家真正長記性,就得讓他們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只有讓違法者傾家蕩產,才能徹底斷了他們“冒險賺快錢”的念頭。
問題的關鍵在于監管的滯后性。
草酸未被列入常規檢測項目,日常檢查根本查不出來。
就像這次事件,如果不是記者暗訪曝光,執法人員突擊檢查時,店員恐怕還會堅稱“只用自來水清洗”。
這種“貓捉老鼠”的監管模式,讓商家有了僥幸心理。
最讓人痛心的,是商家對消費者信任的肆意踐踏。
這家龍蝦店在外賣平臺上好評如潮,顧客們夸“龍蝦新鮮”,“味道正宗”,可誰能想到,這些光鮮的評價背后,是化學藥劑浸泡出來的“毒蝦”?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類似的套路在網紅餐飲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他們一邊用美圖和刷單營造虛假口碑,一邊在衛生和安全上偷工減料。
這次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食品安全沒有“差不多”,只有“必須”。
從養殖到加工,從清洗到烹飪,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讓消費者付出健康的代價。
就像專家提醒的,選購小龍蝦時要避開外殼異常鮮亮、氣味酸澀的,可普通消費者又有多少人能分辨出這些細節?
更多時候,我們只能把信任寄托在商家的良心和監管的力度上。
但良心這東西,在利益面前往往脆弱得不堪一擊。
因此,要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只靠商家自律,更要靠制度的剛性約束。
比如將草酸等違禁化學品列入必檢清單,對高風險食材實行全程追溯,對違法商家實施行業終身禁入。
只有讓每一次違法都付出沉重代價,才能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