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分享了一名病史長達16年的抑郁癥患者在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DBS)結合腦機接口(BCI)技術的創新療法后走出抑郁的病例。
這名32歲的患者自初中起就患有語言障礙,社交退縮等。據稱,他曾嘗試過各種抗抑郁藥物以及中醫調理甚至民間偏方,甚至嘗試了電休克治療,但只能帶來短暫緩解?;颊呷ツ昴瓿蹙驮\時,被評估為抑郁癥狀已侵入大腦 "情感環路" 的核心樞紐,這是一種被稱為“終紋床核-伏隔核”的聯合區域,傳統療法如同隔靴搔癢。
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孫伯民教授團隊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決定為患者實施“終紋床核-伏隔核聯合閉環神經電刺激術”。這一創新療法采用腦深部電刺激(DBS)結合腦機接口(BCI)技術,通過兩根帶有16個刺激觸點的細電極植入患者大腦“情感環路”的關鍵節點,進行精準調控,顛覆傳統抑郁癥治療的局限,打破抑郁的“死循環”。同時,借助腦機接口技術,醫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的界面調試參數,將抑郁癥患者的情緒調至個體化的參數值。
孫伯民表示,這項技術為難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突破口,目前該技術已延伸至難治性強迫癥、抽動障礙等疾病治療。“與電休克可能造成的記憶損傷不同,它通過微創植入實現長期調控。”他解釋稱,“而對比需要終身服藥的傳統方案,則避免了肝腎損傷等副作用?!?/p>
孫伯民同時指出,DBS聯合BCI技術也并非適用于所有的抑郁癥患者,但可以為走投無路的難治性抑郁癥患者提供一種全新、微創的干預可能。他表示,目前這種新療法臨床已經治療了30多例?!艾F在病人分流比較厲害,有無創神經調控治療,如經顱磁刺激,經顱電刺激等,還有聚焦超聲的磁波刀等?!睂O伯民說道。他還強調,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早期識別和規范治療至關重要。
抑郁癥正在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精神疾病,而且年輕化趨勢嚴重,抑郁癥患者年齡越來越小。據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中國的抑郁癥患者規模近一人,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其中五成抑郁患者為在校學生,而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至20%,需要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