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樽
我對書籍有個私密的分類。除了艱深厚重的經典名著,自己最鐘意或者說偏愛閱讀的書,可用四字概括——小書大作。
所謂“小書”,是指其外觀——體量、裝幀、開本,應輕盈,便攜帶,或許印數也無需太多。鋪天蓋地,有什么意思?所謂“大作”,則并非書的物理形象,而是實質的“含金量”,即涉獵需廣博深入,內容要元氣豐沛,視角應別致獨特。此“大”是格局。
可以說,唐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小史 1959-1968》完全契合了我對“小書大作”的期待。
我曾參與過法國電影新浪潮專題影展的紹介和推廣,一度對涉及其中的書籍或研究頗為關注,也斷斷續續讀過不少,但滿意者稀缺——或過于古板學究氣,或流于資料堆砌的蜻蜓點水,或者只是一般影迷的浮泛感觸,總之,多的是浮光掠影、不得要領。
唐棣的這本《小史》則不同。作者本身即是勤于實踐的導演和作家,又是長于研究的影評人和鑒賞者。如此多重的身份,讓《小史》的書寫有著跨界的獨特視角,并讓其具有難得的立體感。
我以為,立體感是所有優秀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獲得深度的必備元素。何為“立體感”?就是觀察和敘述要多維,不同的目光,不同的視點,如電影的推拉搖移。《小史》正是如此。
同時,該書還留意歷史的點睛之筆——大流向里有人事糾葛的細節映襯,兼及在場或不在場者的時空觀照。比如,對新浪潮兩大主將特呂弗和戈達爾的研究分析,不僅梳理了兩人生活從業的時間線,更將兩人代表作的創作緣起,與各自的家庭背景對比勾連,從而讓兩大師的創作風格、內容走向、作品質地的不同,有了可觀可信又耐人尋味的依據。像特呂弗的童年創傷與《四百擊》自傳性敘事的關聯,其習性與電影角色、敘述美學的形成,揭示了導演創作的深層心理動因。這種對不同導演生命軌跡的比較、關注、分析,讓讀者能立體感受到其人其作的構成,呈現了“作者電影”背后——時代、家庭、文化氛圍以及個人性格的精神成長史。
多重身份的書寫,需要騰挪游移自如。《小史》做到了感性與理性的微妙平衡——摒棄了傳統影史類著述的枯澀,以散文隨筆的靈動飛揚,讓重構的歷史如清晨的花園,鮮亮、鮮潤,清新可觸。跨界與多維,讓全書的文學性與電影感交融,文本細讀與理論闡釋互動,作者的導演經驗與被敘述的歷史,也因之得以深度挖掘。
我眼中的“小書大作”,亦應和了蒙田評判好書的說法。蒙田強調,好書應持有三原則——輕松、有趣、好讀。《法國電影新浪潮小史》,正是一本感性與理性兼具,過往與當下交織,拿得起放得下,輕松、有趣、好讀的書。
作者簡介:
王樽,作家,影評家,現居深圳。主要著作有《與電影一起私奔》《人間煙火》等。
各方推薦:
唐棣一直在默默地寫和拍,他是最早一批進入電影創作行列的文學作者之一,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電影圈里的作者和作者圈里的電影人。他在做過關于電影的各種工作之后,帶來的這本新浪潮小史,和從電影史角度去寫非常不同,它有一個作者的角度和對電影的熱情,看過他那些實驗性的短片后,我更加確信,他是現在當之無愧的新浪潮,只等良機了。
——邱華棟,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
新浪潮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世界觀,可惜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人們只是在時髦的層面淺薄地對待它,甚至以為只是手法。《法國電影新浪潮小史》是一本正經、生動、好看的書,言中肯綮。唐棣是誠實的。他讀書看電影,不是皮毛,深入閱讀加上個人生命體驗,并有常識性的獨到之說……這本書的問世,或許也意味著一個新浪潮即將來襲。
——于堅,著名詩人、散文家
唐棣像是先鋒小說和新浪潮電影之子。在這個狼奔豕突的世界,他用一本影史之書叫停我們,把我們帶回那段歷史,重新發現被遮蔽的人事物。
———毛尖,著名作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一本小書,不是史,不是思潮,不是作品分析;是作者閱讀大量新浪潮資料,把藝術家放入這場運動,同時解釋他們為何又因創作脫離了運動……藝術家無法回避的自我問題凸顯出來……這是作者消化這場運動消化這些參與者的作品,電影或評論,一次深入淺出的詮釋。沒有長篇累牘,有見地有判斷,直接點到位。
——皮皮,著名先鋒派作家,教授
去“斯洛伐克天堂”徒步旅行,路上帶了唐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小史》,回想起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90年在中國音樂學院讀研時幾個同學聚在宿舍看錄像電影時聽到的……青春,荒野,記憶,路標,暴風雨,調子很契合…特別推薦這本小史。
——余澤民,著名翻譯家,作家
從作家到導演,從編劇到拍攝制作,唐棣在一次次具體的實踐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表達以及表達的多種可能。
——楊爭光,著名作家、編劇,電影代表作《雙旗鎮刀客》
這其實應是一本關于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評傳,其中不光有很詳盡生動的史實梳理,也有作者的審美趣味滲入評述,這就有意思了,比如對夏布洛爾的《表兄弟》,我們就有共同偏愛,一種有態度的隨筆式的階段性電影小史就顯得別開生面。
——王超,電影導演,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的代表人物
唐棣用文字書寫鮮活的電影記憶,喚起我們看電影的欲望。今時今日,透過他的文字徜徉電影史,做個“電影資料館的孩子”,何其幸運!
——沙丹,電影史研究者,中國電影資料館資深策展人
法國新浪潮電影,蘊含的反傳統和革新精神是彼時的印記,也正是此時所缺失的。唐棣用一部“新浪潮小史”梳理這一電影運動的緣起與發展,新的電影藝術參與改造現實的巨大能量可見一斑。
——《天涯》雜志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689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