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廣鐵長沙客運段對K1373次列車破窗事件發(fā)布情況說明,稱“鐵路公安對砸窗男子進行了批評教育”。
這事不大,本來就要翻篇了。
但 鐵道內(nèi)部有些人似乎對“破窗者”被網(wǎng)絡(luò)奉為“英雄”頗有不滿,搖起筆桿子在“中國網(wǎng)”官方連發(fā)三篇評論。
最后這篇,甚至不忘提醒大家,謹防“弱者敘事”,大言不慚地教育公眾,
|真正的“英雄主義”,不是揮錘打破規(guī)則,而是在困境中主動成為秩序的守護者。
甚至還不忘自夸,
|鐵路部門對當事人的批評教育”,既體現(xiàn)了對極端情境的人性關(guān)懷,更重申了“安全紅線不可逾越”的法治原則。
如此洋洋灑灑的“鐵三篇”,以體制慣有思維夾雜AI文風(fēng),回懟一眾網(wǎng)友, 成功撩起“次生輿情”,上演所謂“脫軌式公關(guān)”。
當然,網(wǎng)評員們沒有把“破窗者”渲染成境外勢力教唆,已是莫大的“隱忍”。
看了這么多天,網(wǎng)絡(luò)駁斥他們的觀點甚多,或是拘于尺度,總覺得略欠深度。稍作挖掘,問題根源依然還是老生常談。
當下, 有一部分人,言語 說是“服務(wù)”,動作實則“管控”,始終沒有半點民主法治、現(xiàn)代治理的概念,始終秉持幾千年來的“官本位”思維,深研御民之術(shù),錯把“職責(zé)”當“權(quán)力”,言之為人民服務(wù),翻譯一下便是把人民管起來。
不管是火車上,還是社區(qū)里,大家付費得到的主要內(nèi)容是“被管理”。比如封控期間,一個物業(yè)保安也可以讓業(yè)主急到跳墻。
你想過沒有,你買了車票,你交了物業(yè)費,或者說,你規(guī)規(guī)矩矩納稅了,憑啥還被如此對待?
熱不熱,到底該誰說了算?安全到底是誰的安全?
通常,“規(guī)則”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管控,而不是為了更好服務(wù)。因而各種管控措施還被賦予“為你好”“為你著想”的各種崇高名義。
為了火車/社區(qū)的“安全”起見,為了“緊急避險”...... 溫度再高,也得忍著,熬著。所謂“秩序”,通常掛著“XX壓倒一切”,意味著,你得讓渡大部分權(quán)利,任由基層管理者自由發(fā)揮。
每每檢視,為何體系內(nèi),“層層加碼”鮮有怨言?
大體是,千百年來,“逆來順受”有太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甚至不乏有人,主動化身為“秩序”的一部分,自告奮勇阻止他人“砸窗”。
這就讓人寒心。
對這事,微博上有個高贊的評論,“我們都在同一列火車上”。
恰如其言。
火車確是同一列火車,以前低速提向高速,窗外世界目不暇接,乘客亢奮而滿懷憧憬。如今,火車慢慢降速,或有人心生惶恐,憂心忡忡。
假使哪一天火車果真半途停滯,大家 汗流浹背或淚流滿面之時,是否只能寄望有人挺身而出,勇敢“破窗”?
希望到那時,即便你沒有“破窗”的勇氣,也不要成為擋在窗前那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