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的“價值洼地”正在覺醒
在長三角一體化與長江經濟帶雙重戰略加持下,安慶這座“皖西南門戶”正迎來歷史性機遇。根據《2025年安慶優質土地推介手冊》重磅推出20宗稀缺地塊,與《安慶市國土空間總規(2021-2035)》的萬億級規劃形成戰略共振。這些深藏潛力的“黃金籌碼”,如何改寫區域投資邏輯?
NO.1|壹
安慶的“國家戰略卡位戰”
根據《安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安慶市被定位為 “長三角中心區城市” 和 “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 的雙核引擎,這一戰略定位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兩大關鍵基石:
1、交通升維:構建“米字型”立體樞紐
安慶規劃新增 6條跨江通道(含3條公鐵兩用橋),包括宿松至彭澤公路橋、望江長江公鐵大橋、海口長江大橋等,全面打通長江兩岸交通脈絡,推動“一江兩岸”協同發展。同時,依托國家高鐵主通道京港(臺)和沿江通道交匯優勢,加速形成 “米字型高鐵網” :
縱向貫通:六安—安慶鐵路、武安杭高鐵強化南北聯動;
橫向串聯:長安寧高鐵(安徽北沿江段)、安景鐵路銜接滬蘇浙;
樞紐升級:安慶西站擴容為區域樞紐,實現1小時直達合肥、3小時貫通長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配套“五縱四橫一環”高速公路網及通用機場全域覆蓋,安慶正從“皖西南門戶”躍升為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產業爆點:打造“兩走廊一軸帶”千億集群
圍繞長江制造走廊和安九科創走廊的產業主軸,安慶集中資源保障三大千億級平臺:
安慶經開區:聚焦新能源汽車集群,2024年產值增速達16.4%,引進合肥常青、浙江常春等11家上市企業,形成整車制造、三電系統、智能駕駛全產業鏈。
安慶高新區:以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為主導,推動飛凱新材料光刻膠產能提升至8000噸,并打造綠色低碳園區,單位GDP建設用地效率提升41%。
雙生谷片區:依托生命健康與生物科技“雙生”產業,規劃4.6平方公里起步區,2024年簽約4個高端項目,未來承載10萬科創人才。
同步布局商業航天、人工智能 等未來產業:高鐵新區落地致航科技火箭制造、零重空間衛星載荷項目,打造“火箭—衛星—數據應用”產業鏈;潛山大數據中心、奧看玲瓏大模型等項目賦能數字經濟。
雙核驅動的戰略意義
交通與產業的深度耦合,使安慶從“工業老城”向 長江經濟帶制造名城 跨越:
空間重構:依托“一屏兩帶三區多中心”國土格局,沿江城市帶串聯經開區、雙生谷,合安發展軸銜接合肥科創資源,形成“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的閉環;
創新賦能:聯動創新區2024年進出口額達38.9億美元,通過制度創新(如進口整車通關縮至3天)和產學研協同(院士科創園落地桐城),激活新質生產力。
安慶以“雙核定位”為錨點,以交通網絡為血脈,以產業集群為筋骨,正加速從區域節點城市升級為長三角西翼的戰略支點,為投資者開辟一片“規劃紅利與稀缺資源并存”的價值高地。
NO.2|貳
黃金地塊解剖:20宗土地的“基因密碼”
東部新城:頂配資源聚合區
作為安慶城市升級的核心戰場,東部新城匯集天柱山路城市發展軸與皖江大道商業動脈雙重價值。
市政府北側地塊:占據政務中芯黃金半徑,3公里內覆蓋安慶市體育館、弘陽廣場商業旗艦及市立醫院東院區三甲醫療,容積率≤1.2的純住宅用地,將打造城央低密改善標桿。
綠地鉑驪酒店東側地塊:康熙河生態廊道與皖江大道交匯處,坐擁順安河270°水岸線,規劃容積率≤1.2,依托蘇寧廣場+萬達商圈,定義濱水豪宅新標準。
濱江封面:長江岸線“最后窗口”
長江大保護政策下,4宗一線江景地塊成為絕版資產:
原銅礦碼頭地塊:港口路西側濱江頭排,直面長江主航道,限高27米嚴控天際線,容積率≤1.5,將重塑安慶江景大平層價值體系。
馬窩港區地塊:消防支隊南側161畝方正凈地,長江視野無遮擋,規劃二類住宅用地,與濱江文化公園(規劃中)形成“生態+居住”共生體。
雙生谷引擎:下一個“科學之城”
國土空間總規劃定“科創產城融合示范區”的154畝黃金地塊:
晴嵐路科創中軸承載商務商業混合功能,容積率<2.0的彈性空間,精準匹配生命健康產業人才需求。
毗鄰安慶師范大學雙生谷校區(規劃)與秦潭湖濕地科創走廊,構建“產學研居”一體化生態圈。
NO.3|叁
價值暴擊點:規劃紅利兌現倒計時
教育革命: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的硬核實踐
安慶國土空間總規明確要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覆蓋率100%”,這一戰略正通過土地開發精準落地。宜秀區東方印地塊率先兌現承諾,地塊周邊已建成白澤湖中學(省示范高中)與宜秀區實驗幼兒園(省一類園),形成K12教育閉環。
更值得關注的是,大觀區白云巷地塊強制配建12班幼兒園(容積率≤1.4),其規劃圖則顯示將融合養老服務設施+托育中心,打造全市首個“一老一小”復合社區樣本。
生態頂配:長江大保護的宜居范式
作為長江大保護核心區,秦潭湖北側533畝地塊(容積率≤1.3)重構生態人居標準:
坐擁千畝秦潭湖濕地公園,與安慶會展中心、116醫院形成黃金三角;
規劃圖則明確配建生態公廁+養老服務設施,首創“公園城市”細胞單元;
該地塊容積率嚴控在1.3以下,建筑限高27米,成就安慶罕見的“推窗見湖、步行入園”低密住區。
政策核彈:工業用地改革的破局點
經開區率先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
全力集團地塊與張湖公園西側地塊實行“拿地即開工”機制,容積率鎖定1.0;
規劃要求配建人才公寓+研發中心,容積率較傳統工業用地提升300%;
這種“帶方案出讓”模式,使企業開工周期縮短60%,成為吸引高端制造業的“政策磁極”。
NO.4|肆
總結
安慶土地價值正迎來歷史性重構。長江岸線50米生態紅線被劃入“生態保護區”,現存4宗濱江地塊(如原銅礦碼頭、馬窩港區地塊)成為絕版江景資產;20宗推介地塊中13宗容積率≤1.5(占比65%),宜秀區政府北側等地塊限高27米,開啟低密改善產品革命;產業端高新區擴容至48.5km2、雙生谷規劃10萬就業人口,南山園地塊(容積率1.0)將承接高端人才居住需求。當“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與“大黃山旅游樞紐”雙重勢能疊加,這20宗土地正成為撬動皖西南財富的支點。
第一房智庫觀點:
政策與市場的“黃金交叉點”已現:
江景稀缺性貨幣化:長江生態保護倒逼濱江土地斷供,現存地塊將復制上海前灘“江景溢價”邏輯(溢價率超30%);
低密產品結構性缺口:65%地塊容積率≤1.5,但安慶目前高端住宅庫存僅占總量12%,供需差預示價格跳漲窗口;
產業人口紅利變現:高新區擴容釋放48.5km2產業空間,10萬新增就業人口催生“職住一體”需求,南山園地塊成產城融合標桿。
安慶土地價值重構的本質,是生態紅線、產業升級與人口紅利的三重共振——搶占這20宗地塊,即是搶占皖西南未來十年的財富分配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