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的收藏愛好者中,有許多人偏愛紙質藏品:書籍、報刊、郵票、火花、海報、票據、煙盒等等。其中地圖收藏者中,聞焱是一位后起之秀。前不久,他從日本購得一幅1926年由吉林永衡印書局印制的《吉林省城區域圖》。此圖比較詳盡地標注了民國早期吉林城的街巷布局,以及古城周邊的山川水系,尤其對江南地區屯落分布、村道走向,在所附小圖中有著比較詳細的標注,這對對研究吉林市城區歷史,尤其是江南地區的開發歷史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般來說,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江南地區,除沿江一帶外,大部分是農田甚至荒地,地圖上也只會簡單標注“農事試驗場”、“江南公園”、“蠶桑局”、“實習工廠”、“龍王廟”、“兵營”等機構或建筑,對村屯聚落除巴爾虎屯外,標注得非常有限。
對于村屯,在民國元年(1912年)由吉林民政司刊印的《吉林省城街市圖》中,江南地區只標注了巴虎屯;1934年刊行的《吉林市街地圖》中,江南地區還標注了新立屯和改集街;1940年由吉林廣告社印制的《吉林市街地圖》中,江南地區標注了馬家屯。另外,在許多日偽時期刊印的地圖中,江南地區頻頻出現“キャムプ村”的標注(也有的標注為キャンプ村),從讀音上判斷應該是改集街村。
其實今天討論的江南地區,大致為今南山街和松花江圈起來的區域。在各種版本的地圖中,許多村屯的位置標注得各不相同。以巴爾虎屯為例,在1912年地圖中被大致標注在今翰林院小區北側,而在1940年地圖中則又被標注在如今整條泰山路的北側。至于同時期在江南究竟有多少個主要村屯,它們有著怎樣的分布,目前我只是在聞焱先生收藏的這份地圖上,看到了大致的結果。
在1926年地圖的附圖中,除看不到大長屯,其它有名屯落大多依江排列,均可在圖上查閱到。
在圖中江南地區自東向西首先標注的是改集街。據《吉林市地名志》記載,改集街分東、西兩個屯,其中西改集街位于今萬瑞城和玉坊小區一帶。值得注意的是改集街屯北側標注了兩條跨江航線,但都不在今吉林大橋處,而是在今天津街南口以東。其實其它地圖也出現過類似情況,這基本可證明吉林大橋橋址并非相關史料記述的那樣——“在改集街渡口”。這種誤差就如同史料誤稱江灣大橋建在炮手口子渡口一樣(該渡口實際位于江灣大橋下游)。
改集街向西標注的是巴爾虎屯,這個標注與實際情況一致,此處現為烽火小區至龍灣雅苑一帶,民國南大營,解放后的林學院就在這個區域內。
從巴爾虎屯沿江向南標注著新立屯。這種標注與1934年地圖不符。在1934年地圖中,新立屯被標注在改集街西側,從位置上看恰好在東萊門對岸。
沿江再向南,是馬家屯。馬家屯即如今的日升村,從今臨江門大橋橋頭直至今江城大橋北側,幾乎都屬于馬家屯的范圍。
在1926年地圖上,還能看到孤家子、泡子沿兩個村屯聚落,二者都不在江邊。孤家子屯之前未見記述,大長屯北部的泡子沿則至今仍未完全退出歷史。
反復瀏覽聞焱顯示購買的1926年地圖,時光飛逝100年,地圖中的屯落以及屯落之間的田地,甚至圖中江南地區標注的部分山體,目前皆為高樓林立的場景。然而一切似乎天翻地覆,可改變并不會就此偃旗息鼓,只要條件需要,江南大地的改變或將繼續……
特別鳴謝聞焱先生、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