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GJB151C-2024
軍用電磁兼容技術實施專題研討班邀請函
各有關單位:
軍用裝備的環境適應性和電磁兼容性是關系到能夠幫助確保軍用設備和分系統在復雜電磁環境中的穩定運行及國家安全和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為了推動GJB151C-2024標準在軍用設備和分系統的論證、設計、生產、試驗和訂購方面的全面貫徹實施,助力新版裝備電磁兼容工作的全面開展,滿足軍方在電磁兼容方面對新型裝備研制的需求,我們特邀此標準的主要起草人舉辦“GJB151C-2024軍用電磁兼容技術實施”專題講座。具體事宜安排如下:
組織單位:中銳信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舉辦時間:2025年7月18-19日(17日報到)
舉辦地點:武漢(詳細地址報名后另行通知)
課程大綱
一、GJB151C-2024標準概述
1、GJB151標準的意義
2、GJB151標準的適用范圍
3、GJB151標準在系統層級中的位置
4、我國主要國家軍用電磁兼容標準
5、典型電磁兼容問題的案例
6、什么是電磁兼容?
7、控制電磁干擾的目的
8、EMI三要素及模型
9、通信及雷達的電磁頻譜劃分
10、GJB151標準的歷次版本
11、GJB151B標準的修訂的背景
二、GJB151版本差異
1、GJB151C較GJB151B之間的差異
1.1 章節結構
1.2 引用文件的變化
1.3 術語和定義的變化
1.4 一般要求的變化
1.5 詳細要求的變化
1.6 附錄的變化
2、GJB151C較GJB151B之間的差異
2.1 章節結構
2.2 引用文件的變化
2.3 術語和定義的變化
2.4 一般要求的變化
2.5 詳細要求的變化
2.6 附錄的變化
三、GJB151C標準的基本概念
1、設備
2、分系統
3、內部安裝位置
4、外部安裝位置
5、甲板上
6、甲板下
7、暴露的甲板下
8、非開發產品
9、安全性關鍵設備和分系統
10、機場維護工作區設備
11、天線端口
12、互連電纜
13、占用帶寬
14、測試配置邊界
15、軍械
四、GJB151C標準的一般要求
1、內容組成
2、剪裁
3、非開發產品
4、可更換模塊類設備
5、測試要求
6、EUT測試配置
7、電源阻抗穩定網絡
8、EUT電纜的結構和敷設
9、互連線和互連電纜
10、測試結果的評定
五、GJB151C標準的詳細要求之概述
1、測試項目
2、項目代號
3、測試項目分類
4、測試項目適用性
5、發射類測試項目對各端口的適用性
6、敏感度類測試項目對各端口的適用性
六、GJB151C標準的詳細要求之傳導發射
1、CE101 25Hz~10kHz電源線傳導發射
1.1 測試目的
1.2 適用范圍
1.3 限值要求
1.4 測試原理
1.5 測試布置
1.6 測試剪裁
1.7 測量系統檢查
1.8 測試方法
2、CE102 10kHz~10MHz電源線傳導發射
2.1 測試目的
2.2 適用范圍
2.3 限值要求
2.4 測試原理
2.5 測試布置
2.6 測試剪裁
2.7測量系統檢查
2.8測試方法
3、CE106 10kHz~40GHz天線端口傳導發射
3.1 測試目的
3.2 適用范圍
3.3 限值要求
3.4 測試原理
3.5 測試布置
3.6 測試剪裁
3.7測量系統檢查
3.8測試方法
4、CE107 電源線尖峰信號(時域)傳導發射
4.1 測試目的
4.2 適用范圍
4.3 限值要求
4.4 測試原理
4.5 測試布置
4.6 測試剪裁
4.7測量系統檢查
4.8測試方法
七、GJB151C標準的詳細要求之輻射發射
1、RE101 25Hz~100kHz磁場輻射發射
1.1 測試目的
1.2 適用范圍
1.3 限值要求
1.4 測試原理
1.5 測試布置
1.6 測試剪裁
1.7 測量系統檢查
1.8 測試方法
2、RE102 10kHz~18GHz電場輻射發射
2.1 測試目的
2.2 適用范圍
2.3 限值要求
2.4 測試原理
2.5 測試布置
2.6 測試剪裁
2.7 測量系統檢查
2.8 測試方法
3、RE103 10kHz~40GHz天線諧波和亂真輸出輻射發射
3.1 測試目的
3.2 適用范圍
3.3 限值要求
3.4 測試原理
3.5 測試布置
3.6 測試剪裁
3.7 測量系統檢查
3.8 測試方法
八、GJB151C標準的詳細要求之輻射敏感度
1、RS101 25Hz~100kHz磁場輻射敏感度
1.1 測試目的
1.2 適用范圍
1.3 限值要求
1.4 測試原理
1.5測試布置
1.6 測試剪裁
1.7 測量系統檢查
1.8 測試方法
2、RS103 10kHz~40GHz電場輻射敏感度
2.1測試目的
2.2 適用范圍
2.3限值要求
2.4 測試原理
2.5 測試布置
2.6 測試剪裁
2.7 測量系統檢查
2.8 測試方法
3、RS105 瞬態電磁場輻射敏感度
3.1 測試目的
3.2 適用范圍
3.3 限值要求
3.4 測試原理
3.5 測試布置
3.6 測試剪裁
3.7 測量系統檢查
3.8 測試方法
九、GJB151C標準的詳細要求之傳導敏感度
1、CS101 25Hz~150kHz電源線傳導敏感度
1.1 測試目的
1.2 適用范圍
1.3 限值要求
1.4 測試原理
1.5 測試布置
1.6 測試剪裁
1.7 測量系統檢查
1.8 測試方法
2、CS102 25Hz~50kHz地線傳導敏感度
2.1 測試目的
2.2 適用范圍
2.3 限值要求
2.4 測試原理
2.5 測試布置
2.6 測試剪裁
2.7 測量系統檢查
2.8 測試方法
3、CS103 15kHz~10GHz天線端口互調傳導敏感度
3.1 測試目的
3.2 適用范圍
3.3 限值要求
3.4 測試原理
3.5 測試布置
3.6 測試剪裁
3.7 測量系統檢查
3.8 測試方法
4、CS104 25Hz~20GHz天線端口無用信號抑制傳導敏感度
4.1 測試目的
4.2 適用范圍
4.3 限值要求
4.4 測試原理
4.5 測試布置
4.6 測試剪裁
4.7 測量系統檢查
4.8 測試方法
5、CS105 25Hz~20GHz天線端口交調傳導敏感度
5.1 測試目的
5.2 適用范圍
5.3 限值要求
5.4 測試原理
5.5 測試布置
5.6 測試剪裁
5.7 測量系統檢查
5.8 測試方法
6、CS106 電源線尖峰信號傳導敏感度
6.1 測試目的
6.2 適用范圍
6.3 限值要求
6.4 測試原理
6.5 測試布置
6.6 測試剪裁
6.7 測量系統檢查
6.8 測試方法
7、CS109 50Hz~100kHz殼體電流傳導敏感度
7.1 測試目的
7.2 適用范圍
7.3 限值要求
7.4 測試原理
7.5 測試布置
7.6 測試剪裁
7.7 測量系統檢查
7.8 測試方法
8、CS112 靜電放電敏感度
8.1 測試目的
8.2 適用范圍
8.3 限值要求
8.4 測試原理
8.5 測試布置
8.6 測試剪裁
8.7 測量系統檢查
8.8 測試方法
9、CS114 4kHz~400MHz電纜束注入傳導敏感度
9.1 測試目的
9.2 適用范圍
9.3 限值要求
9.4 測試原理
9.5 測試布置
9.6 測試剪裁
9.7 測量系統檢查
9.8 測試方法
10、CS115 電纜束注入脈沖激勵傳導敏感度
10.1 測試目的
10.2 適用范圍
10.3 限值要求
10.4 測試原理
10.5 測試布置
10.6 測試剪裁
10.7 測量系統檢查
10.8 測試方法
11、CS116 10kHz~100MHz電纜和電源線阻尼正弦瞬態傳導敏感度
11.1 測試目的
11.2 適用范圍
11.3 限值要求
11.4 測試原理
11.5 測試布置
11.6 測試剪裁
11.7 測量系統檢查
11.8 測試方法
12、CS117 電纜和電源線雷電感應瞬態傳導敏感度
12.1 測試目的
12.2 適用范圍
12.3 限值要求
12.4 測試原理
12.5 測試布置
12.6 測試剪裁
12.7 測量系統檢查
12.8 測試方法
十、GJB151C的工程應用及易錯點解析
1、電磁環境的確定
2、標準選用及要求的確定
3、指標的分配
4、剪裁
5、剪裁易錯點解析
6、測試大綱的編寫要求
7、測試的組織與實施
8、電磁兼容測試驗收
十一、電磁發射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1、電磁傳導發射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1.1 電源線濾波器
1.2 濾波器的安裝
1.3 減小初級到次級的共模耦合
1.4 頻率抖動
2、電磁輻射發射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2.1 控制差模輻射之電路板的布設
2.2 控制差模輻射之抵消環路
2.3 控制差模輻射之抖動時鐘
2.4 控制共模輻射之減小共模電壓
2.5 控制共模輻射之電纜濾波和屏蔽
2.6 控制共模輻射之分離的I/O地
十二、電磁敏感度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1、射頻敏感度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1.1 設備級保護
1.2 電纜抑制技術
1.3 機殼抑制技術
2、脈沖敏感度優化設計措施分析
2.1 瞬態抑制網絡
2.2 信號線抑制
2.3 高速信號線的保護
2.4 電源線瞬態抑制
2.5 混合保護網絡
授課專家
朱老師: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全國電磁兼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低頻現象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負責軍用設備、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的電磁兼容項目研究和標準制修訂工作。作為主要參與人開展GJB151C-2024標準制定,主持開展GJB151C-2024標準宣貫、GJB151限值研究、集成電路電磁兼容研究等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2項、軍工電子行業標準2項,參與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標準制修訂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授權專利5項,軟著1項。
收費標準
3900元/人(含培訓費、資料費、午餐費、場地費),其它費用自理
報名聯系
李老師:18980065073(微信同號)
自然界中的雷電不可能消失
人類對技術進步的向往和沖動也不可能終止
技術進步帶來的潛在威脅
只能靠技術的繼續進步來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